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天罗水

天罗水

药材名称天罗水

拼音Tiān Luó Shuǐ

英文名juice of Towel Gourd

别名丝瓜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芭中的液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Luffa chylindrica (L.) Roem.2.Luffa acutangula (L.) Roxb.

采收和储藏:夏、秋两季,取地上茎切断,将切品插入瓶中放置一昼夜,即得。

原形态一年生攀援草本。茎枝粗糙,有棱沟,有微柔毛。茎须粗壮,通常2-4枝。叶互生;叶柄粗糙,长10-12cm,近无毛;叶片三角形或近圆形,长宽均为10-12cm,通常掌状5-7裂,裂片三角形,中间较长,长8-12cm,洗端尖,边缘有锯齿,基部深心形,上面深绿色,有疣点,下面浅绿以,有短柔毛,脉掌状,具白色长柔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通常10-20朵生于总状花序的顶端,花序梗粗壮,长12-14cm,花梗长2cm;花萼筒钟形,被短柔毛;花冠黄色,幅状,开后直径5-9cm,裂片5,长圆形,长0.8-1.3cm,宽0.4-0.7cm,里面被黄白色长柔毛,外面具3-5条突起的脉,雄蕊5,稀3,花丝6-8mm,花初开放时稍靠合,最后完全分离;雌花单生,花梗长2-10cm;花被与雄花同,退化雄蕊3,子房长圆柱状,有柔毛,柱头3,膨大。果实圆柱状,直或稍弯,长15-30cm,直径5-8cm,表面平滑,通常有深色纵条纹,未成熟时肉质,成熟后干燥,里面有网状纤维,由先端盖裂。种子多数,黑色,卵形,扁,平滑,边毋狭翼状。花、果期夏秋季。

化学成分丝瓜汁含皂甙(saponin),粘液(mucus)木聚糖(xylan),脂肪(fat0,蛋白质(protein),维生素(vitamin)B及C等。

药理作用1、抗病毒作用鲜嫩丝瓜提取物(LO43)腹腔注射时对刚断奶小鼠皮下感染已型脑炎病毒有显明显预防作用,感染病毒前注射LO43,保护率可达60%-80%。在感染病毒后注射LO43,保护率只有20%-27%,LO43对已型脑炎病毒无直接灭活作用。初步实验提示,LO43是一种干拢素诱生剂,其有效成分可能是又链RNA,尚需进一步证实[1]丝瓜芽(种子发芽后剪去叶及根)提取物(LO42)对已型脑炎病毒也有相似的作用,LO42的有效成分可被已醇沉演,主要含多糖和核酸[2]。家兔静注LO42具有明显的诱生干拢素作用,其有效成分是核酸,多粮部分无效[3]。

2、抗过敏作用丝瓜组织培养细胞中的泻根醇酸(BA),不仅具有与甘草次酸(GA)几乎相同的抗过敏作用(大鼠I型过敏反应),而且显示了比GA强几倍的抑制小鼠耳触性Ⅳ型过敏瓜在的作用;另外,对组胺、血清素或舒缓激肽引起的小鼠足趾肿胀,BA显示了比GA强10倍或10倍以上的抑制效果。BA不同于GA,完全不抱制甾体类激素的代谢酰活性(BASK)[4]。

泻根醇 酸是一个有意义的抗过敏药,其在丝瓜人工培养液中含量很高,而且易于转化为作用更强的衍生物[5]。

3、从奥丝扭瓜种子中分离得一种糖蛋白,对妊娠大鼠可引起中期流产作用。对无细胞系统可抑制蛋白质合成[6]。

4、毒性 LO43 100μg/ml对部养的兔肾细胞没有毒性。小鼠每次腹腔注射LO43 200μm/只,76h内注射8次,全部存活,兔静注LO43 6mg/kg,体温未见升高[1]。。小鼠每4h腹腔注射120μg/只,共6次;呀每8h注射1次,共3次,随后每12h1次,共5次。以小鼠全部存活[2]。。小鼠口服BASK4g/kg,亦不引起死亡[5],小鼠腹腔注射泻根醇酸1g/kg,2星期内无死亡[7]。

性味味甘;微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化痰。主肺痈;肺痿;咳喘;肺痨;夏令皮肤疮疹;痤疮;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50-100ml。外用适量,涂搽或洗。

各家论述1.《纲目拾遗》:治双单蛾,又可消痰火,解毒,兼清内热,治肺痈、肺痿。

2.《中国药植图鉴》:加白糖煮沸内服,可镇咳,又治头痛,腹痛,感冒,脚气,水肿,酒中毒等。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文冠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文冠果药材名称文冠果拼音Wén Guàn Guǒ别名文冠木、文官果、土木瓜、木瓜、温旦革子来源无患子科文官果属植物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

  • 山牛毛毡

    《中药大辞典》:山牛毛毡药材名称山牛毛毡拼音Shān Niú Máo Zhān别名田高梁、牛毛草、牛毛毡(《贵州民间药物》),褐穗飘拂草(《广州植物志》),片角草(《中国植物志》)

  • 鸡肚肠草

    《中药大辞典》:鸡肚肠草药材名称鸡肚肠草拼音Jī Dù Chánɡ Cǎo别名小鸡草、鱼肚肠草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石竹科植物赛繁缕的全草。春、秋采挖全草,鲜用或晒干。原形

  • 西瓜

    《中药大辞典》:西瓜药材名称西瓜拼音Xī Guā别名寒瓜(陶弘景),天生白虎汤(汪颖《食物本草》)。出处《日用本草》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西瓜的果瓤。夏季采收。原形态一年生蔓性草本。茎细弱,匍匐,略具5棱,

  • 团叶槲蕨

    药材名称团叶槲蕨拼音Tuán Yè Hú Jué别名肉碎补、骨碎补、石蜈蚣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来源药材基源:为槲蕨科植物团叶槲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ynaria bonii Chr

  • 鳗鲡鱼血

    《中药大辞典》:鳗鲡鱼血药材名称鳗鲡鱼血拼音Mán Lí Yú Xuè出处《纲目》来源为鳗鲡科动物鳗鲡的血。功能主治《纲目》:"疮疹入眼生翳,以少许点

  • 土百部

    药材名称土百部拼音Tǔ Bǎi Bù别名千锤打(《四川中药志》),滇百部、小百部(云南)。出处《中药材手册》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羊齿天门冬的块根。春、秋两季挖取,除去苗茎,洗净泥沙,晒干。原形态

  • 浙江过路黄

    药材名称浙江过路黄拼音Zhè Jiānɡ Guò Lù Huánɡ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浙江过路黄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simachia chekiangensisC.C.Wu采收和储

  • 金挖耳

    《中药大辞典》:金挖耳药材名称金挖耳拼音Jīn Wā ěr别名挖耳草(《重庆草药》),朴地菊、劳伤草(《泉州本草》),野烟、铁抓子草、野向日葵、铁骨消、翻天印(《湖南药物志》),倒盖菊、山烟筒头(广州

  • 竹鼠子油

    药材名称竹鼠子油拼音Zhú Shǔ Zǐ Yóu来源为竹鼠科动物竹鼠的脂肪油。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竹鼠肉"条。性味味淡甘,性平。功能主治解毒排脓,生肌止痛。治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