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西瓜

西瓜

《中药大辞典》:西瓜

药材名称西瓜

拼音Xī Guā

别名寒瓜(陶弘景),天生白虎汤(汪颖《食物本草》)。

出处《日用本草》

来源葫芦科植物西瓜果瓤。夏季采收。

原形态一年生蔓性草本。茎细弱,匍匐,略具5棱,嫩枝密被毛;卷须2分叉,被毛。叶互生;叶柄长3~12厘米;叶片三角状卵形、广卵形等,长8~20厘米,宽5~18厘米,3深裂或近3全裂,中间裂片较长,两侧裂片较短,裂片再作不规则羽状深裂或2回羽状分裂,两面均甚粗糙。花单性,同株,单生于叶腋;雄花直径2~2.5厘米:花梗细,被长柔毛;花萼合生成广钟形,被长毛;先端5裂,裂片窄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花冠合生成漏斗状,外面绿色,被长柔毛,上部5深裂,裂片卵状长椭圆形或广椭圆形,先端钝;雄蕊5,其中4枚成对合生,1枚分离,花丝粗短;雌花较雄花大,花萼、花冠和雄花相似;子房下位,卵形,外面多少被短柔毛,花柱短,柱头5浅裂。瓠果近圆形或长椭圆形,径约30厘米,表面绿色、浅绿色,多具深浅相间的条纹。种子多数,扁平,略呈卵形。花期6~7月。果期7~10月。

本植物的根及叶(西瓜根叶)、果皮(西瓜皮)、种仁(西瓜子仁)、种皮(西瓜子壳)均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化学成分西瓜汁含瓜氨酸、α-氨基-β-丙酸、丙氨酸、α-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谷氨酸、精氨酸、磷酸、苹果酸、乙二醇、甜菜碱、腺嘌呤、果糖、葡萄糖、蔗糖、盐类(主为钾盐)、维生素C、β-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西红柿烃、六氢西红柿烃等。又含挥发性成分,内有乙醛、丁醛、异戊醛、己醛。

花中有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精氨酸,天门冬素、赖氨酸、丙氨酸。雌花含前4种氨基酸远比雄花为多,而含赖氨酸及丙氨酸较少。

药理作用瓜肉中的瓜氨酸及精氨酸部分,据称能增进大鼠肝中的尿素形成,导致利尿。

性味甘,寒。

①《日用本草》:"味甘,寒,无毒。"

②《饮膳正要,:"味甘,平,无毒。"

③《纲目》:"甘淡,寒,无毒。"

④《本草再新》:"味甘,性凉。"

归经入心、胃、膀胱经。

①《玉楸药解》:"入手太阴肺、足太阳膀胱、足阳明胃经。"

②《本草求真》:"入心包、胃。"

③《要药分剂》:"入脾经。"

④《本草再新》:"入心、肝、肺三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暑,除烦止渴,利小便.治暑热烦渴,热盛津伤,小便不利;喉痹,口疮。

①《日用本草》:"消暑热,解烦渴,宽中下气,利小水,治血痢。"

②《饮膳正要》:"主消渴,治心烦,解酒毒。"

③《丹溪心法》:"治口疮甚者,用西瓜浆水徐徐饮之。"

④《滇南本草》:"治一切热症,痰涌气滞。"

⑤汪颖《食物本草》:"疗喉痹。"

用法用量内服:取汁饮。

注意中寒湿盛者忌服。

复方①治阳明热甚,舌燥烦渴者,或神情昏冒、不寐、语言懒出者:好红瓤西瓜剖开,取汁一碗,徐徐饮之。(《本草汇言》)

②治夏、秋腹泻,烦躁不安:西瓜、大蒜,将西瓜切开十分之三,放入大蒜七瓣,用草纸包七至九层,再用黄泥全包封,用空竹筒放入瓜内出气,木炭火烧干,研末,开水吞服。(《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③治烫伤:将七至十一月间熟透的大西瓜,去瓜子,取瓢连汁密闭在干净玻璃瓶内,放置三至四个月,待产生似酸梅汤气味,过滤应用。先将烫伤部用冷等渗盐水或冷开水洗净,再将脱脂棉花在澄清的西瓜液中浸湿,敷于患处。每天换数次,一般一、二度烫伤,一周可愈,三度者二周可愈。(《河北中医药集锦》)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西瓜

药材名称西瓜

拼音Xī Guā

英文名Pulp of Watermelon

别名寒瓜、天生白虎汤

出处出自《日用本草》1.《纲目》:按胡峤在回纥得此种归,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土。陶弘景注瓜蒂,言永嘉有寒爪甚大,可藏至春者,即此也。盖五代之先,瓜种已入浙东,但无西瓜之名。未遍中国尔。

2.《随息居饮食谱》:食瓜腹胀者,以冬腌菜?汤饮即消。瓜肉曝干腌之,亦可酱渍,食之已目赤口疮。

来源药材基源:为戎芦科植物西瓜的果瓤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trullus lanatus (Thunb.)Matsum.et Nakai[C.uulgaris Schrad. Ex Eckl. Et Zeyh.]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成熟果实,一般鲜用。

原形态一年生蔓性草本。茎细弱,匍匐,有明显的棱沟。卷须2歧,cm;叶片三角状卵形、广卵形,长8-20cm,宽5-18cm,3深裂或近3全裂,中间裂片较长,两侧裂片较短,裂片再作不规则羽状分裂,两面均为淡绿色,边缘波状或具疏齿。雌雄同株,雄花,雌花均单生于叶腋,雄花直径2-2.5cm,花梗细,被长柔毛;花萼合生成广钟形,被长毛,先端5裂,裂征窄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花冠合生成漏状状,外面绿色,被长柔毛,上部5深裂,裂片卵状椭圆形或广椭圆形,先端钝,雄蕊5,其中4枚成对合生,1枚分离,花丝粗短;雌花较雄花大,花和雄花相似;子房下位,卵形,外面多少被短柔毛,花柱短,柱头5浅裂,瓠果近圆形或长椭圆形,径约30cm,表面绿以、渚绿色,多具深浅相间的条纹。种子多数,扁形,略呈卵形,黑色、红色、白色或黄色、或有斑纹,两面平滑,基部印圆,经常边缘稍拱起。花、果期夏季。

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气候。耐热、不耐低温、耐旱、喜光。对土壤适应性较少广,宜选河岸冲积土和耕作层深厚的砂质壤土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法。直播法:春播于3-4月,将经浸种、消毒、催芽的种子,按行株距2m×0.4m开穴播种,每穴播种子4粒。播前施基肥,播后用松土覆盖2-3cm,瓜苗长3-4片真叶时定苗,每穴选留良苗1析。育苗移栽法:春播于2-3月,将按上法处理的种子,播于保温苗床上的营养土块或营养钵上,每块(袋)播种2颗,待出苗后,将其中1株弱苗去除。当瓜苗长出3-4片真叶时,即可带土块或带袋移栽。

田间管理 苗期加强中耕除草、松土,防止土壤板结。座果前施1-2次稀薄人畜粪水。座果后重施结果肥。每1hm2共用人畜粪水22 500kg,复合肥150-225kg。在采收高峰时,应采收一批,施追肥1次。采用3种整技蔓方式:单蔓式,每株只留主蔓,去除所有子蔓;双蔓式,除主蔓外,在植株下部3-4节间留1条子蔓,其余子蔓全部去除;三蔓式,除主蔓外,在植株下部3-4节间选留2条子蔓,其余子蔓均去除。在阴雨天,辅以人工授粉,提高结果率。

化学成分西瓜法含瓜氨酸(citrulline)[1],α氨基-β-(1-咪唑基)丙酸[α-amino-β-(1-imidazoly)propionic acid][2,3],丙氨酸(alanine),α-氨基丁酸(α-aminobutyric acid),R-氨基丁酸(R-aminobutyric acid),谷氨酸(glutmic acid)[4],精氨酸(arginine),磷酸(phosphoric acid),苹果酸(malic acid),已二醇(glycol),甜菜碱(betaine),腺嘌呤(adenine),果糖(fructose),葡萄糖(glucose),蔗糖(sucrose),维生素(vitamin)A、B2,及C,β-及R-胡萝卜素(carotene),番茄烃(lycopene),六氢番茄烃(phytofluene)以及锂盐为主的盐类等[5-8]。又含挥发性成分,内有已醛(isopentatal),已醛(hexal)[9]。

瓜瓤含总糖(mg/kg)28620,可滴定酸932,蛋白质1650.9,氮264.2,鞣质(tannin)31.3,锂342,钠26.6,钙18.3,镁48.6,铁0.1,磷37.8,锌0.3,锰0.1,硼0.2;总提取物约3%,且含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苏氨酸(threonine),丝氨酸(serine),谷氨酸,组氨酸,丙氨酸(alanine),半胱氨酸(cysteine),缬氨酸(valine),蛋氨酸(methion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亮氨酸(lercine),酪氨酸(tyros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赖(lysine),组氨酸(histidine),脯氨酸(proline),精氨酸(arhinine)等氨基酸[10]。

药理作用利尿作用:瓜肉中的瓜氨酸及精氨酸部分,据称能增进大鼠肝中的尿素形成,导致利尿。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归心;胃;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除烦;解暑生津;利尿。主暑热烦渴;热盛津伤;小便不利;喉痹;口疮

用法用量内服:取汁饮;适量;或作水果食

注意中寒湿盛者忌服。

各家论述1.《纲目》:西瓜、甜瓜,皆属生冷,世俗以为醍醐灌顶,甘露洒心,取其一时之快,不知其伤脾助湿之害也。……《松漠纪闻》言有人苦目病,或令以西瓜切片暴干,日日服之,遂愈。由其性冷降火故也。

2.《本经逢原》:西瓜,能引心包之热,从小肠、膀胱下泄。能解太阳、阳明中暍及热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汤之称。而春夏伏气发瘟热病,觅得来年收藏者啖之,如汤沃雪。缘是世医常以治冬时伤寒坏病烦渴,从未见其得愈者,良由不达天时,不明郁发之故尔。

3.《日用本草》:消暑热,解烦渴,宽中下气,利小水,治血痢。

4.《饮膳正要》:主消渴,治心烦,解酒毒。

5.《丹溪心法》:治口疮甚者,用西瓜浆水徐徐饮之。

6.《滇南本草》:治一切热症,痰涌气滞。

7.汪颖《食物本草》:疗喉痹。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高粱泡根

    药材名称高粱泡根拼音Gāo Liɑnɡ Pào Gēn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高梁泡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高梁泡,又名:十月苗、寒泡刺、寒扭、倒水莲、乌泡竻,小漂沙、乌壳子。

  • 白刺

    药材名称白刺别名酸胖、哈尔马格、唐古特白刺来源蒺藜科白刺属植物甘青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r.以果实入药。秋季果实成熟采收,晒干。性味甘、酸,温。功能主治健脾胃,助消化,安神,

  • 半支莲

    药材名称半支莲拼音Bàn Zhī Lián别名松叶牡丹(《植物学大辞典》),金丝杜鹃(《中国植物图鉴》),佛甲草、打砍不死、万年草(《南宁市药物志》)。出处《江西民间草药》来源为马

  • 草威灵

    《中药大辞典》:草威灵药材名称草威灵拼音Cǎo Wēi Línɡ别名小黑药、葳灵仙(《滇南本草》),黑根(《贵州民间药物》),草灵仙(《昆明民间常用草药》),铜脚葳灵(《云南中草药选》),黑

  • 还阳参

    《中药大辞典》:还阳参药材名称还阳参拼音Hái Yánɡ Shēn别名天竺参、万丈深、竹叶青、独花蒲公英(《滇南本草》),铁刷把、有根无叶(《文山中草药》)。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

  • 牛胆

    《中药大辞典》:牛胆药材名称牛胆拼音Niú Dǎn出处《本经》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胆囊或胆汁,从宰牛场收集,取得后挂起阴干或自胆管处剪开,将胆汁倾入容器内,密封贮藏。或加热使之干燥亦可。

  • 芦竹沥

    《中药大辞典》:芦竹沥药材名称芦竹沥拼音Lú Zhú Lì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芦竹的茎秆经烧炙而沥出的液汁。性味《重庆草药》:"味苦,性寒,无毒。&

  • 水仙花

    《中药大辞典》:水仙花药材名称水仙花拼音Shuǐ Xiān Huā别名金盏银台(《洛阳花木记》),俪兰(《三余帖》),女史花、姚女儿(《内观日疏》)。出处《本草会编》来源为石蒜科植物水仙的花。原形态水

  • 鸲鹆

    药材名称鸲鹆拼音Qú Yù英文名Myna别名寒皋、花鹆、哵哵鸟出处出自《唐本草》 《日华子本草》:鸲鹆目睛,和乳点眼甚明。来源药材基源:为椋鸟科动物八哥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ridothere

  • 女菀

    《中药大辞典》:女菀药材名称女菀拼音Nǚ Wǎn别名白菀、织女菀(《吴普本草》),女宛(《本草经集注》)。女肠(《广雅》),羊须草(《雷公炮炙论》),茆(《别录》)。出处《本经》来源为菊科植物女菀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