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四寸学

四寸学

六卷。清代张云璈(1747-1829)撰。张云璈字仲雅、一字简松,号复丁老人,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举人。著有《金牛湖渔唱》、《选学胶言》、《选藻》、《复丁老人草》、《三影阁丛书》、《简松草堂诗集》等书。是清代文学家之一。此书之所以叫“四寸学”,是取荀子“口耳四寸”的意思,即口耳之学。此书有作者摘录的文选、杂述、丛考等,涉及音韵、经、史类较多,有些考据不甚明确,但综观全书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有道光辛卯(1831年)刊本、《三影阁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天主圣教约言

    一卷。葡萄牙苏如望(?-1597)撰。苏如望字瞻清,耶稣会士,万历二十三年(1535)入中国,在南昌传教,万历二十五年(1597)死于南昌《天主圣教约言》是一部耶稣教之作,大体内容是宣传教义,包括天主

  • 春秋通说

    十三卷。黄仲炎(生平不详)撰。黄仲炎字若晦,永嘉(今属浙江)人,宋代经学家。穷经笃古,老而不第。黄氏不是朱熹门人,但其说却以朱熹为宗。黄氏认为:“《春秋》者,圣人教诫天下之书,非褒贬之书也。何谓教?所

  • 始丰类稿

    十四卷。明徐一夔撰。徐一夔,字大章,天台(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元末曾为建宁路教授,洪武二年(1369)征修《礼书》,书成,授杭州教授,洪武六年(1373)与修《日历》书成,将授翰林院官,以疾辞之

  • 中庸指归

    一卷。中庸分章一卷。大学发微一卷。大学本旨一卷。宋黎立武撰。立武字以常,新喻(今江西新喻)人。咸淳进士,官至军器少监、国子司业。宋亡,不仕,闲居三十年而终。立武《中庸》之学受于郭忠孝,郭忠孝曾游于二程

  • 袁浦札记

    一卷。清沈豫撰。沈氏有《皇清经解渊源录》、《皇清经解提要》已著录。此书为考订经义之作。其“王肃圣证论”条,对于郑玄与王肃尚能持公平之论。如孙星衍认为王肃与司马氏有连,有无君之心。郑玄之孙小同,为司马氏

  • 篆韵

    五十卷。不著撰人名氏。其书每页右侧,印有“钦赐商河王勉学书楼之记”十一个篆字,上下与朱丝阑齐。《四库提要》云:“考《明史》诸王表,衡王祐楎之孙载塨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袭封商河王。万历二十五年(1

  • 炎徼纪闻

    四卷,田汝成撰。田汝成,字叔禾,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官至广西布政司右参议,迁福建提学副使。史称其“博学工古文,尤善叙述。历官西南,谙晓先朝遗事,撰《炎徼纪闻》。”又“穷

  • 盛明杂剧

    明沈泰纂集。沈泰,字林宗,别署福次居主人,杭县(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盛明杂剧》于崇祯二年(1629)辑成,所收大都是明代嘉靖以后的作家作品。入选作者多为江浙籍人,或为活动于江浙一带者。此编分

  • 家诫要言

    一卷。明吴麟征(生卒年不详)撰。吴麟征字来皇,号磊斋,海盐(今属浙江)人。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明亡殉难。此编皆为吴麟征居官时,寄训子弟之书。由其子吴蕃昌摘录其语,辑为一帙,故名

  • 十六国春秋

    一百卷。旧本题为魏崔鸿撰。实际上是明嘉兴屠乔孙、项琳之伪本也。魏崔鸿作《十六国春秋》一百零二卷,见于《魏书·本传》,今考证刘知几《史通·探赜篇》曰:“鸿书之纪纲,都以晋为主。其文皆与古书有所联缀,并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