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

《中药大辞典》:鸥

药材名称

拼音ōu

别名鹭(《诗经》),水鸮(《说文》),江鸥、海鸥(《南越志》)。

出处汪颖《食物本草》

来源为鸥科动物多种鸥类的肉。常见的有红嘴鸥、银鸥、燕鸥等。

原形态红嘴鸥,又名:笑鸥、钓鱼郎。

体长40厘米。嘴赤红色,先端黑色。虹膜暗褐色,头和颈的全部朱古力褐色,后缘转为黑褐色;眼周有白色羽圈;下背、肩、腰及两翅的内侧覆羽和次级飞羽均为珠灰色,飞羽先端近白;上背、外侧大覆羽和初级覆羽均为白色。第1枚初级飞羽白色,内外翈边缘及先端黑色;第2~5枚飞羽的黑色外缘逐渐减小,内翈渐转为深灰色,内缘及羽端仍为黑色;第8枚飞羽深灰色,仍具黑色内缘,羽端白色;其余初级飞羽均为纯灰色;体上余羽纯白。脚和趾赤红色,冬时转为橙黄色;爪黑色。

银鸥、燕鸥等亦同等入药。

生境分部栖息于海岸或内陆河流、湖泊和池沼等处。繁殖在我国东北,越冬时几遍全国,沿海各省尤为常见。

性味医学入门》:"甘,无毒。"

功能主治医学入门》:"主燥渴狂邪,五味淹炙食之。"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鸥

药材名称

拼音ōu

英文名gull

别名江鸥、海鸥、江鹅、信凫、钓鱼郎、笑鸥、赤嘴鸥、小康满、水鸽子

出处出自《食物本草》。

1.《禽经》注:鸥,水鸟,如仓庚而小,随潮而翔,迎浪蔽日,曰信鸥,鸥之别类,群鸣,嗜喈优优,随大小潮来也,食小鱼虾之属。

2.《南越志》:江鸥,一名海鸥,在涨海中随潮上下,常以三月风至,乃还洲,生卵似鸡卵,色青,颇知风云,若群飞至岸,必风,渔人及渡海者,皆以此为候。

3.《纲目》:鸥者,浮水上,轻漾如沤也。YI者鸣声也,XIAO者形似也。鸥生南方江海湖溪间,形

来源药材基源:为鸥科动物红嘴鸥 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rus ridibundu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捉,捕获后,除去羽毛及骨脏,取肉鲜用或焙干。

原形态红嘴鸥,体长达40cm。头和颈为深褐色,后部转为黑褐色;眼周有白色羽圈;下背、肩、腰及两翅和内侧覆羽和次级飞羽均为珠灰色,飞羽先端近白。上背、外侧大覆羽和初级覆羽均为白色。第1枚初级飞羽白色,内外翈边缘及先端黑色,第2-5枚飞羽的黑色外缘逐渐减少,内翈转为深灰色,内缘及羽端仍为黑色;第6枚飞羽深灰色,仍具黑色近端斑,羽斑白色;基余初级飞羽为纯灰色。尾上覆羽,尾羽皆为白色。下体全为白色,胸、腹略淡灰色。虹膜暗褐色;嘴赤红色,先端黑色;脚和趾赤红色,冬时转为橙黄色;爪黑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栖息于沿海及内陆湖泊、河流。成群活动。善游泳,不能潜水。以鱼、虾、水生昆虫、软体动物等为食。集群繁殖,巢营于干草堆、芦苇丛中或平坦而潮湿的土壤上。每窝产卵2-4枚,卵壳淡绿色或浅褐色,缀以斑点。

资源分布:在东北中部繁殖。春、秋季节飞经河北、新疆等地。冬时遍布我国南方各地,沿海各少尤为常见。

化学成分肉含蛋白质(protein),肽类(peptides),氨基酸(amino acid),脂肪(fat),糖类(saccharides),腺苷三磷酸(abenosine triphosphate),2,3-二磷酸甘油酯(2,3-diphosphate glyceride),肌醇多磷酸(inositol polyphosphate)。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肺;胃经

功能主治养阴润燥;止渴除烦。主病后阴液损伤;余热未清;口渴咽干;烦燥不眠;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0-100g;或炙烤。

各家论述医学入门》:主燥渴狂邪,五味淹炙食之。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漏斗苣苔

    药材名称漏斗苣苔别名青竹标[贵州]来源苦苣苔科漏斗苣苔Didissandra sinoophiorrhizoides W. T. Wang [Lysionotus ophiorrhizoides He

  • 一年蓬

    《全国中草药汇编》:一年蓬药材名称一年蓬拼音Yì Nián Pénɡ别名野蒿、治疟草来源为菊科飞蓬属植物一年蓬Erigeron annuus (L.)Pers.,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原形态二年生本

  • 秋葡萄茎

    药材名称秋葡萄茎拼音Qiū Pú Tɑo Jīnɡ别名扁担藤。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秋葡萄的茎或茎中液汁。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is romanetii Roman.采收和储藏:秋、冬季割取茎

  • 南烛根

    《中药大辞典》:南烛根药材名称南烛根拼音Nán Zhú Gēn出处《纲目》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乌饭树的根。功能主治江西《草药手册》:"散瘀,消肿,止痛。"复方①治

  • 桦褶孔

    药材名称桦褶孔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桦褶孔Lenzites betulina (L.) Fr.,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生长在阔叶树及针叶树的朽树干上。性味淡,温。功能主治追风,散寒,舒筋,

  • 岩莴苣

    《中药大辞典》:岩莴苣药材名称岩莴苣拼音Yán Wō Jù别名锈草、岩枇杷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苦苣苔科植物岩莴苣的全草。全年均可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生叶4~6枚,有肉质叶柄

  • 山棯叶

    药材名称山棯叶拼音Shān Shěn Yè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桃金娘的叶。全年可采。性味甘,平。①《生草药性备要》:"味甘,性平。"②《本草求原》:&q

  • 青龙藤

    药材名称青龙藤拼音Qīnɡ Lónɡ Ténɡ别名青龙筋、捆仙丝来源为萝藦科青龙藤属植物青龙藤Biondia henryi (Warb. ex Schltr. et Diels)T

  • 白屈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屈菜药材名称白屈菜拼音Bái Qū Cài别名山黄连、土黄连、牛金花、八步紧、断肠草[北京]来源为罂粟科白屈菜属植物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 栗毛球

    《中药大辞典》:栗毛球药材名称栗毛球拼音Lì Máo Qiú别名栗毛壳(《唐本草》),栗刺壳(《日用本草》),风栗壳(《广东中药》Ⅱ),板栗壳斗(江西《草药手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