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薇籽

薇籽

《中药大辞典》:薇籽

药材名称薇籽

拼音Wēi Zǐ

别名抱冬电(傣名)

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大戟科植物散薇籽根、皮。全年可采。

原形态直立灌木,高1~2米。叶互生,长卵形,长6~15厘米,宽3~8厘米,有时分裂,通常全缘,有稀钝齿,叶脉明显三出:叶柄长1~3厘米。总状花序腋生,长达15厘米,花小,浅黄绿色。果大如豌豆三棱形,由3粒种子合生。

生境分部生于路边、灌木丛中。分布云南。

性味辛,微温。

功能主治解毒驱虫,接骨,散瘀消肿。治跌打损伤,骨折,蛔虫症,黄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外用:捣敷。

复方治骨折:薇籽、车前草、抱龙、藤仲玉叶金花,酒适量,共捣烂,用紫米稀饭调成糊状包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薇籽

药材名称薇籽

拼音Wēi Zǐ

英文名root of montane baliospermum

别名抱冬电、散微籽

出处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散微籽的根、皮或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liospermum effusum Pax et Hoffm.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微籽直立灌木,高1-2m。叶互生;叶柄长1-3cm;叶片长卵形,长6-15cm,宽3-8cm,有时分裂,通常全缘,有稀钝齿,叶脉明显三出;总状花序腋生,长达15cm,花小,浅黄绿色。果大如豌豆三棱形,由3粒种子合生。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路边、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等地。

性味辛;微温

归经肝;胆;大肠经

功能主治解毒驱虫;活血消肿。主黄疸;蛔虫症;外伤肿痛;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复方治骨折:薇籽、车前草、抱龙、藤仲玉叶金花,酒适量,共捣烂,用紫米稀饭调成糊状包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红龙

    药材名称红龙别名风车藤、狗角藤来源金虎尾科红龙Hiptage benghalensis (L.) Kurz,以藤、茎入药。生境分部台湾、广东至西南。性味微苦、涩,温。功能主治敛汗涩精,固肾助阳。主治遗

  • 肉穗草

    药材名称肉穗草拼音Ròu Suì Cǎo别名家阿麻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肉穗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rcopyramis bodinieri Levl. Et Van.采收和储藏:春、

  • 冬青叶

    药材名称冬青叶拼音Dōnɡ Qīnɡ Yè别名四季青叶(江苏)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冬青科植物冬青的叶片。化学成分叶含两种抑菌成分,其中之一是原儿茶酸,另含挥发油、黄酮类。性味《江西草药》:

  • 泡桐树皮

    药材名称泡桐树皮拼音Pào Tónɡ Shù Pí别名桐皮、白桐皮、水桐树皮、桐木皮出处《本经》载有桐。《纲目》载;"贾思勰《齐民要术》言:……华(花)而不实者为白桐。白桐

  • 密叶绢藓

    药材名称密叶绢藓拼音Mì Yè Juàn Xiǎn英文名dense moss别名石苔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绢藓科植物密叶绢藓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ntodon compr

  • 矮杨梅皮

    药材名称矮杨梅皮拼音ǎi Yánɡ Méi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杨梅科植物云南杨梅的根皮、茎皮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yrica nana Cheval.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剥取根皮和茎皮,

  • 姜露

    药材名称姜露拼音Jiānɡ Lù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姜科植物姜的鲜根茎的蒸馏液。功能主治辟寒,解中霜雾毒,驱瘴,消食化痰。用法用量内服:炖温,3~5钱。摘录《中药大辞典》

  • 雀舌草

    药材名称雀舌草拼音Què Shé Cǎo别名滨繁缕从、石灰草、抽筋草来源石竹科雀舌草Stellaria alsine Grimm.[S. uliginosa Murr.],以全草入

  • 破布木

    药材名称破布木拼音Pò Bù Mù别名青桐木、青桐翠木、纸鹞高树来源紫草科破布木Cordia dichotoma Forst. f.,以根、果入药。生境分部云南、广东、广

  • 胭脂花

    药材名称胭脂花拼音Yān Zhi Huā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胭脂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imula maximowiczii Regel采收和储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