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百足藤

百足藤

药材名称百足藤

拼音Bǎi Zú Ténɡ

英文名Creeping Pothos

别名神仙对坐草、石上蜈蚣、飞天蜈蚣、百足草、铁斑鸠、巴岩姜、姜藤、天蜈蚣、土石蜈蚣、雄鸡尾、细蜈蚣草、蜈蚣草、石蜈蚣、下山蜈蚣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百足藤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thos repens (Lour.) Druce [Flagellaria repens Lou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百足藤,附生藤本,长1-20m。分枝较功,营养枝具棱,常曲折,节间长0.5-1.5cm,节上气生根长1-2cm,贴附于树上;花枝圆柱形,具纵条纹,节间长1-1.5cm,一般没有气生根,多披散或下垂。叶柄长楔形,先端微凹,长达13-15cm,宽1-1.5cm,幼枝上叶柄长2-3cm,宽4mm;叶片披针形,向上渐狭,长3-4cm,宽5-7mm,与叶柄皆具平行纵脉,细脉网结,但极不明显,幼枝上叶片较小,长1-2cm,宽3-4mm。总花序柄腑生和顶生,长约2-3cm;苞片3-5,披针形,长1-5cm,覆瓦状排列或较远离;花序柄细长,长11-13cm,基部有一长1-2cm的线形小苞片;佛焰苞绿色,线状披针形,锐尖,具长尖头;肉穗花序黄绿色,雄蕊黄色,雌蕊淡绿,细圆柱形,长5-6cm,果时伸长可达10cm,具醒;花密,花被片6,黄绿色雄蕊和柱头稍超出花被,花药黄色。浆时成熟时焰色,卵形,长约1cm。花期3-4月,果期5-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0m以下的林内石上或树干上附生。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散瘀接骨,消肿止痛。主劳伤;跌打肿痛;骨折;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酒炒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株:有祛湿凉血、止痛接骨的功能,用于劳伤、跌打、骨折。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紫茉莉子

    《中药大辞典》:紫茉莉子药材名称紫茉莉子拼音Zǐ Mò Lì Zǐ别名土山柰(《纲目拾遗》)。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紫茉莉科植物紫茉莉种子内的胚乳。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紫茉

  • 岩白菜素

    药材名称岩白菜素英文名BERGENINUM性状本品为白色疏松的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遇光或热渐变色。本品在甲醇中溶解,在水或乙醇中微溶。熔点:取本品,在130℃干燥后,依法测定(附录ⅦC)

  • 胃友果

    药材名称胃友果拼音Wèi Yǒu Guǒ别名野樱桃。来源药材基源:为黄杨科植物野扇花Sarcococca ruscifolia Stapf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rcococca ruscif

  • 高粱米糠

    药材名称高粱米糠拼音Gāo Liɑnɡ Mǐ Kānɡ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高粱的种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rghom vulgare Pers.采收和储藏:收集加工高粱时春下的种皮,晒干。原

  • 牛胞衣

    《中药大辞典》:牛胞衣药材名称牛胞衣拼音Niú Bāo Yī出处《纲目》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胎盘。功能主治《海上方》:"治臁疮不敛,牛胞衣一只,烧存性,研搽。"摘录

  • 红辣蓼

    《中药大辞典》:红辣蓼药材名称红辣蓼拼音Hónɡ Là Liǎo别名琼柳草(《贵州中医验方秘方》),蓼子草(《贵州民间方药集》),斑蕉草(《中国药植图鉴》),青蓼、蝙蝠草(《泉州本

  • 梦花

    《中药大辞典》:梦花药材名称梦花拼音Mènɡ Huā别名金腰袋、打结花、梦冬花(《中国树木分类学》),喜花、迎春花(《重庆草药》)。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瑞香科植物结香的花蕾。冬末或初春花

  • 斩龙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斩龙草药材名称斩龙草拼音Zhǎn Lónɡ Cǎo别名大蓬蒿、额河千里光来源菊科千里光属植物羽叶千里光Senecio argunensis Trucz.,以全草入药。夏秋

  • 江南桤木

    药材名称江南桤木拼音Jiānɡ Nán Qī Mù来源药材基源:为桦木科植物江南桤木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nus trabeculosa Hand.-Mazz.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

  • 母猪半夏

    药材名称母猪半夏拼音Mǔ Zhū Bàn Xià别名三步莲(《广西药植名录》)。岩芋、独叶半夏、红半夏、山半夏、小独脚莲(《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天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