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槐胶

槐胶

《中药大辞典》:槐胶

药材名称槐胶

拼音Huái Jiāo

出处《嘉佑本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树脂

性味《纲目》:"苦,寒,无毒。"

归经得配本草》:"入足厥阴经。"

功能主治①《嘉佑本草》:"主一切风,化涎。治肝藏风,筋脉抽掣,及急风口噤,或四肢不收,顽痹,或毒风周身如虫行,或破伤风口眼偏斜,腰脊强硬。"

②《纲目》:"煨热,绵裹塞耳,治风热聋闭。"

用法用量内服:多入丸、散。

注意得配本草》:"血虚气滞,二者禁用。"

复方①治破伤风,口眼偏斜,四肢拘急,腰背强硬:槐胶二两,白花蛇二两(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黄),独活一两,白附子一两(炮裂),防风一两(去芦头),干蝎半两(微炒),干姜半两(炮裂),天南量半两(炮裂),天麻一两,麝香一分(细研)。上药,捣细罗为散,入麝香研令匀。每服,研薄荷汁半合,入酒三合,暖令温,调下一钱,不计时候服。(《圣惠方》槐胶散)

②治破伤风,身体拘急,口噤,眼亦不开:辟宫子一条(一名守宫,酒浸三日,曝干,捣罗为末),赋粉半分。上药,同研令匀,以煮槐胶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拗口开,以温酒灌下七丸,逡巡汗出瘥,未汗再服。(《圣惠方》辟宫子丸)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槐胶

药材名称槐胶

拼音Huái Jiāo

英文名Resin of Japanese Pagodatree

出处出自《嘉佑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槐Sphora japonica L.的树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phora japonic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

原形态槐 落叶乔木,高8-20m。树皮灰棕色,具不规则纵裂,内皮鲜黄色,具臭味;嫩枝暗绿褐色,近光滑或有短细毛,皮孔明显。奇数现状复叶,互生,长15-25cm,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7-15,柄长约2mm,密生白色短柔毛;托叶镰刀状,早落;小叶片卵状长圆形,长2.5-7.5cm,宽1.5-3cm,先端渐尖具细突尖,基部宽楔形,全缘,上面绿色,微亮,背面优生白色短毛。圆锥花序顶生,长15-30cm;萼钟状,5浅裂;花冠蝶形,乳白色,旗瓣阔心形,有短爪,脉微紫,翼瓣和龙骨瓣均为长方形;雄蕊10,分离,不等长;于房筒状,有细长毛,花柱弯曲。荚果肉质,串珠状,长2.5-5cm,黄绿色,无毛,不开裂,种子间极细缩。种子1-6颗,肾形,深棕色。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栽培于屋边、路边。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普遍栽培。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平肝;息风;化痰。主中风口噤;筋脉抽掣拘急或四肢不收;破伤风;顽痹;风热耳聋;耳闭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0.3-1.5g。

注意得配本草》:血虚气滞,二者禁用。

复方①治破伤风,口眼偏斜,四肢拘急,腰背强硬:槐胶二两,白花蛇二两(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黄),独活一两,白附子一两(炮裂),防风一两(去芦头),干蝎半两(微炒),干姜半两(炮裂),天南星半两(炮裂),天麻一两,麝香一分(细研)。上药,捣细罗为散,入麝香研令匀。每服,研薄荷汁半合,入酒三合,暖令温,调下一钱,不计时候服。(《圣惠方》槐胶散)②治被伤风,身体拘急,口噤,眼亦不开: 辟宫子一条(一名守宫,酒浸三日,曝干,捣罗为末),腻粉半分。上药,同研令匀,以煮槐胶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拗口开,以温酒灌下七丸,适巡汗出瘥,未汗再服。(《圣惠方》辟宫子丸)

各家论述1.《嘉佑本草》:主一切风,化涎。治肝藏风,筋脉抽掣,及急风口噤,或四肢不收,顽痹,或毒风周身如虫行,或破伤风口眼偏斜,腰脊强硬。

2.《纲目》:燥热,绵裹塞耳,治风热聋闭。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葎草根

    药材名称葎草根拼音Lǜ Cǎo Gēn出处《纲目》来源为桑科植物葎草的根。功能主治治石淋,疝气,瘰疬。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8钱;或捣汁。复方①治石淋:葎草根取汁服。(《范汪方》)②治小肠疝气:割人

  • 红牛毛刺

    药材名称红牛毛刺别名腺毛莓、雀不站、红毛草来源蔷薇科红牛毛刺Rubus adenophorus Rolfe,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贵州。性味甘、涩,温。功能主治和血调气,止痛,

  • 桑黄

    《全国中草药汇编》:桑黄药材名称桑黄拼音Sānɡ Huánɡ别名胡孙眼、桑耳、针层孔菌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L. ex Fr.)Que

  • 锯齿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锯齿草药材名称锯齿草拼音Jù Chǐ Cǎo别名五月莲、齿叶泥花草来源玄参科母草属植物齿叶母草Lindernia ciliata (Colsm.) Pennell [Il

  • 白刺花叶

    《中药大辞典》:白刺花叶药材名称白刺花叶拼音Bái Cì Huā Yè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白刺花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白刺花"条。化学成

  • 蒟酱

    《中药大辞典》:蒟酱药材名称蒟酱拼音Jǔ Jiànɡ别名枸酱(《汉书》),蒟子(《广志》),土荜拨(《食疗本草》),大荜拨(《成都县志》),蒟青、槟榔蒟(《岭南草药志》),青蒌、香荖(《广东

  • 土箭芪

    《中药大辞典》:土箭芪药材名称土箭芪拼音Tǔ Jiàn Qí出处《四川常用中草》来源为瑞香科植物一把香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一把香,又名:长花荛花。灌木,高约1米。根长而略分枝,皮

  • 淡竹壳

    《中药大辞典》:淡竹壳药材名称淡竹壳拼音Dàn Zhú Ké别名淡竹箨(《纲目拾遗》)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之箨。功能主治《纲目拾遗》:"能去目翳

  • 华西小石积

    药材名称华西小石积拼音Huá Xī Xiǎo Shí Jī别名黑果、糊炒豆、棱花果树、马屎果、蒿叶叶、地石榴、小黑果、老鸦果、小石积木、沙糖果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华西小石积的叶或根。拉丁植物动物

  • 虾须豆

    《中药大辞典》:虾须豆药材名称虾须豆拼音Xiā Xū Dòu别名土甘草(《广西中药志》)。出处《广西中药志》来源为豆科植物干花豆的根或叶。根,秋、冬采挖;叶,夏、秋采摘,洗净,晒干。原形态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