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接骨丹

接骨丹

《中药大辞典》:接骨丹

药材名称接骨丹

拼音Jiē Gǔ Dān

别名象耳朵(《云南中草药选》),大葫芦叶(《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出处《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山茱萸科植物鞘柄木茎皮。全年可采。晒干研粉或鲜用。

原形态鞘柄木,又名椴叶叨里木。

落叶小乔木,高2~4米。树皮暗褐色,有椭圆形皮孔;小枝具环形叶痕。单叶互生,宽卵形,长12~16厘米,宽8~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浅裂及粗齿,形似桑叶,自基部发出掌状5脉;叶柄基部扩大,有槽,长6~8厘米。花小,单性异株,为顶生稠密大圆锥花序,通常下垂,花柄基部具膜质披针形小苞片;花淡黄绿色;雄花萼筒状,5裂;花瓣5,长椭圆形,顶端渐尖而向内弯;雄蕊5;雌花萼筒卵形,3~5裂,无花瓣;子房下位,卵形,3~4室。核果卵圆形。

生境分部生于水边或村旁。分布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除风湿。

复方①治骨折:接骨丹鲜品适量,捣烂外包;或干粉调水外包,亦可配方外包。隔日换药一次。

②治风湿,跌打,骨折:接骨丹三至五钱,配方内服。(性味以下出《云南中草药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药大辞典》:接骨丹

药材名称接骨丹

拼音Jiē Gǔ Dān

出处《红河中草药》

来源梧桐科植物赤火绳根的韧皮部。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赤火绳,又名:火绳树、火索树。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5米。叶互生,阔卵形至圆形,长8~15厘米,宽6~12厘米,先端渐尖或钝尖,基部心形,边缘具不整齐锯齿,主脉5~9条明显,上面绿色,被星状柔毛,下面灰白色,密被灰黄色星状柔毛;叶柄长2~7厘米。腋生聚伞状圆锥花序,花黄白色;小苞片3~5;萼片5:花瓣5;雄蕊多数:子房无柄,密被短柔毛。蒴果卵状圆锥形,木质,长3厘米左右,具6~8棱,熟后6~8裂。

生境分部生于向阳干热的河谷地区疏林中。分布云南、贵州。

性味苦涩,凉。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续筋骨。治外伤出血,骨折,烧烫伤,慢性胃炎,胃溃疡。

复方①治外伤出血:接骨丹,研末,外撒(加压)。

②治烧烫伤:接骨丹二两,凡士林一斤。煎熬后稍放冷,加入桉叶油2%搅匀备用。用时外涂。

③治慢性胃炎,胃溃疡:干接骨丹三至五钱,水煎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接骨丹

药材名称接骨丹

拼音Jiē Gǔ Dān

英文名Bark of Lindenleaf Torricellia

出处出自《红河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鞘柚木的根皮、茎皮叶片。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oricelloia tiliifolia DC.

采收和储藏:根皮及茎皮全年均可采,叶春、夏季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落叶小乔木,高3.5-12m;树皮灰黑色。小枝圆柱形,灰绿色,无毛,有不完全的环形叶良,贿部宽,松软,白色。叶互生;叶柄淡绿色,长4.5-8.5cm,叶片纸质,椭圆状卵形至宽卵形,长10-15cm,宽8-16.2cm,上面绿以,下面淡绿以,先端突尖,基部浅心形,边缘的粗锯齿有须头,有时有波状棱角,掌状叶脉7-9条,在上面微凸,近于无毛,下面明显突出,疏生短柔毛,网脉在下面明显。总状圆锥花序顶生,下垂,微被短柔毛,长12-22cm;花小,雄花的花萼管短,有裂片5,先端钝尖0.3mm;花瓣5,长椭圆形,长约5mm,白色,无毛,先端钩状内弯;雄蕊5,与花瓣互生,花丝短,无毛,长约0.5mm,花药长方形,长1.5mm;花盘平坦,近于圆形,中间有1-3个小形圆锥状的退化花柱;花梗短,圆柱形,长约2-2.5mm,疏被短柔毛或近于无毛,有小苞片2枚,干膜质,披针形,长约1-2.5mm;雌花的花萼裂片3-5,不整齐,三角形,锐尖;无毛瓣及雄蕊;花盘不显着;子房卵圆形,长约5mm,无毛,花柱3-4,粗壮。果实核果状,卵形,长5-6mm,直径3mm,平滑无毛。花期11月至翌年3月,果期3-4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地海拔1600-2600m的林缘或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味辛;甘;性平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解毒消肿。主跌打瘀痛;骨折筋伤;风湿痹痛;痈疮疖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粉调敷。

复方①治外伤出血: 接骨丹,研末,外撒(加压)。②治烧烫伤: 接骨丹二两,凡士林一斤。煎熬后稍放冷,加入按叶油2%搅匀备用。 用时外涂。③治慢性胃炎,胃溃疡: 干接骨丹三至五钱,水煎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山佩兰

    药材名称山佩兰拼音Shān Pèi Lán别名白头婆、佩兰、南佩兰、秤杆草、搬倒甑、野升麻、麻秤杆、秤杆升麻、红升麻、土升麻、泽兰、血升麻、细黑升麻、佩兰出处《植物名实图考》隰草类载有"白头婆",云:

  • 补血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补血草药材名称补血草拼音Bǔ Xuè Cǎo别名盐云草、盐云参、匙叶草、矶松来源为蓝雪科补血草属植物二色补血草Limonium bicolor (Bunge) Kuntz

  • 旱田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旱田草药材名称旱田草拼音Hàn Tián Cǎo别名定经草、小号虎舌癀、虎舌蜈蚣草、田素馨、鸭嘴癀、调经草、双头镇、菜瓜香、地下茶、耳环草、龟药、锯镰草来源玄参

  • 小麦

    《中药大辞典》:小麦药材名称小麦拼音Xiǎo Mài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种子或其面粉。原形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秆直立,通常具6~9节。叶鞘光滑,常较

  • 鸡骨柴叶

    药材名称鸡骨柴叶拼音Jī Gǔ Chái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鸡骨柴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sholzia fruticosa(D.Don)Rehd.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

  • 鼠牙半支

    药材名称鼠牙半支别名佛甲草、指甲草、禾雀脷、打不死、铁指甲、尖叶石指甲来源景天科景天属植物指甲草Sedum lineare Thunb.的全草。四季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性味甘、淡,凉。功能主治清热

  • 小猪鬃七

    药材名称小猪鬃七拼音Xiǎo Zhū Zōnɡ Qī来源药材基源:为铁线蕨科植物肾盖铁线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diantum erythochlamys Diels[A.roborowski

  • 马蔺根

    《中药大辞典》:马蔺根药材名称马蔺根拼音Mǎ Lìn Gēn出处《纲目》来源鸢尾科植物马蔺的根。性味《河北中药手册》:"性平,味甘。"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喉痹,痈疽,风湿

  • 南藤

    《中药大辞典》:南藤药材名称南藤拼音Nán Ténɡ别名丁父、丁公寄(《别录》),丁公藤(《本草拾遗》),石南藤(《本草图经》),搜山虎(《滇南本草》),风藤(《纲目》),蓝藤(《

  • 毗黎勒

    药材名称毗黎勒拼音Pí Lí Lè出处《新修本草》云:"树似胡桃,子形亦似胡桃,核似诃梨勒而圆短无棱。"所述与本种相似。来源药材基源:为使君于科植物毗黎勒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rmina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