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山驴骨

山驴骨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驴骨

药材名称山驴骨

拼音Shān Lǘ Gǔ

别名山驴子骨、鬣羚、苏门羚

来源偶蹄目牛科鬣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 milneedwardsi David,以骨骼入药。

生境分部四川、西藏。

性味辛、咸,温。

功能主治主治风湿,四肢酸痛,麻木不仁及腰腿疼痛。

用法用量3~5钱,泡酒或炖汤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山驴骨

药材名称山驴骨

拼音Shān Lǘ Gǔ

出处《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牛科动物鬣羚骨胳。猎得后,剥皮,取骨胳,剔尽残肉,挂通风处凉干。

原形态鬣羚,又名:驴羊(《广志》),山驴(《唐本草》),苏门羚、山羊、明鬃羊。

身长1.4~1.7米,尾长9~11厘米,肩高约1.1米;体重90~150公斤。形似小驴。耳狭长而钝尖。吻端裸露。具眶下腺。颈背有鬣毛。雌雄都有角,雄者较大,角长13~23厘米,基部粗而先端尖,除尖端外,均有狭窄的横棱,角质坚实,黑色。全身黑色稍带棕色,毛上段多黑色,毛根灰白色。耳廓内及下唇白色。尾尖黑色。一般个体的毛色变异很大。

栖于高山岩崖的地方。行动灵活,善于在高山裸岩活动。清晨觅食,喜食菌类。9~10月交配,怀孕期8个月,每胎产1仔。

生境分部分布甘肃、四川、云南、湖北、湖南、贵州、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产四川。

性状主要为四肢骨,骨长而粗壮,常带有蹄子。前后肢皆有3节组成,各节微弯曲。前肢上节与中节,各长约26厘米,下节较细短。后肢上节长约30厘米,中节长35厘米,下节亦较短小。外表灰白色,骨质不甚沉重。断面灰白,不透明,髓腔空虚,油质不重

性味《四川中药志》:"辛咸,温,无毒。"

功能主治《四川中药志》:"治风湿四肢酸痛、麻木不仁及腰腿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

注意《四川中药志》:"体实有热者慎用,孕妇忌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鱼肝油

    药材名称鱼肝油拼音Yú Gān Yóu来源鲨目真鲨科真鲨Carcharinus spp.;双髻鲨科双髻鲨Sphyrna mallcus Schaw,从其肝脏中提取得到的一种脂肪油。

  • 朱砂

    《中国药典》:朱砂药材名称朱砂拼音Zhū Shā英文名CINNABARIS别名丹砂、辰砂来源本品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主含硫化汞(HgS)。采挖后,选取纯净者,用磁铁吸净含铁的杂质,再用水淘去杂石

  • 石蟹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蟹药材名称石蟹拼音Shí Xiè别名石螃蟹来源节肢动物弓蟹科石蟹Macreophtalmus Latreilli Edw.或Telphusa sp.及其他近缘

  • 蒙自水芹

    药材名称蒙自水芹拼音Ménɡ Zì Shuǐ Qín别名水芹菜、溪边水芹、溪岸水芹、野水芹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蒙自水芹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enanthe riuularis Dunn采

  • 苦壶卢蔓

    《中药大辞典》:苦壶卢蔓药材名称苦壶卢蔓拼音Kǔ Hú Lú Màn出处《纲目》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苦葫芦的茎。夏、秋采。功能主治《稗史》:"痳疮,煎汤浴之。&qu

  • 百脉根

    《全国中草药汇编》:百脉根药材名称百脉根拼音Bǎi Mài Gēn别名黄花草、牛角花、黄瓜草、小花生藤、地羊鹊、斑鸠窝来源豆科百脉根属植物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以

  • 西红柿

    《中药大辞典》:西红柿药材名称西红柿拼音Fān Qié别名西红柿、番李子(《广州植物志》),金橘(《陆川本草》)。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茄科植物西红柿的新鲜果实。原形态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

  • 羊脂

    《全国中草药汇编》:羊脂药材名称羊脂拼音Yánɡ Zhī别名绵羊脂来源偶蹄目牛科绵羊Ovis aries L.,以绵羊腹内脂肪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功能主治可做软膏基础原料。备注羊毛脂:为

  • 礜石

    《中药大辞典》:礜石药材名称礜石拼音Yù Shí别名礜(《山海经》),青分石、立制石、固羊石(《本经》),白礜石、鼠乡、泽乳(《吴普本草》),太白石,石盐(《别录》)。出处《本经》

  • 白及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及药材名称白及拼音Bái Jí英文名RHIZOMA BLETILLAE别名白根、地螺丝、白鸡儿、白鸡娃、连及草、羊角七来源本品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