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痰湿阻滞,气机不利,喘而咳微者。《不居集》卷十五:“气涩嗽:气涩咳嗽,气塞喘而咳不起也。用二陈汤加瓜蒌、莱菔子、桔梗、枳壳。”参见咳嗽条。
病证名。指无物无滞的痞证。多由饮食伤中,劳倦过度,或脏腑阴阳亏损,气机斡旋无力所致。《景岳全书·杂证谟》:“痞者,痞塞不开之谓。……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物无滞而痞者,虚痞
啘通“哕”。指干呕。《类证活人书》卷十:“干呕者,令人所谓啘也。”《医经溯洄集·呕吐干呕哕咳逆辨》:“夫啘与哕,盖字异而音义俱同者也。”详见哕、干呕等条。
【介绍】:见庞安时条。
见《质问本草》。为泽漆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幼科准绳》集三。即胎热丹毒。见该条。
见《安徽中草药》。为千层塔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GB43。出《灵枢·本输》。属足少阳胆经。荥(水)穴。位于足背部,第四、五趾缝间,趾蹼缘上0.5寸处。布有趾背神经和趾背动、静脉。主治胁肋痛,寒热,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目外眦痛,颊颔肿
即出血。指离经之血,溢于体外者。《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诸血溢者,由热乘于血气也。血得热则流溢,随气而上。自鼻出者为鼽衄。从口出者多则为吐血;少则为唾血。若流溢渗入大肠而下者,则为便血。渗于小肠而
见医述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