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云岐子论经络迎随补泻法条。
【介绍】:见余梦塘条。
出《肘后方》。即齿龋。详该条。
病名。指日久而留着不去的痹症。《灵枢·官针》:“傍针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
核的异体字。参见核骨条。
见《本草纲目》。为无患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三。又称中暑眩晕。详该条。
【介绍】:清代官吏兼医生。字笔花。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曾在广东当官,中年开始研究医学,往来于江浙之间。因鉴于有些医生不习医理,遂采集张仲景、李杲、张景岳、程钟龄等医家论述,编成《笔花医镜》(18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半身不遂痧》:“心主血,痧毒入于血分,故易攻心,此痧症所以发昏也。若痧之慢者,冲激迟缓,未逆于心,留滞经络,或在于右,或在于左,为半身疼痛,或麻痹不仁。如此半身不遂,总因痧毒之遗
出《药性论》。为蜂蜜之白色至淡黄色者,详蜂蜜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