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下腭

下腭

口腔的下壁。详条。

猜你喜欢

  • 小儿大衄

    指小儿眼、鼻、耳、口七窍出血。《普济方》卷三百八十九:“血虚受热,散漫失度,出于七窍者,为大衄。”《疡医大全》:“耳目口鼻窍中一齐出血,药不及煎,死在旦夕俄顷,用冷水当面喷几口,急分开头发,用粗纸数层

  • 神农本草经会通

    药物学著作。明·滕弘辑于15世纪末。10卷。此书分草、木、果、谷、菜、玉石、人、兽、禽、虫鱼十部,载药958味,分述诸药性味、功效及采集,内容多辑自《证类本草》及金元诸家本草。现有1617年刻本。

  • 二蹻

    ①指阴蹻、阳蹻两脉的联称。②指阴蹻,阳蹻两脉起始部的穴位,即照海、申脉。参见二陵条。

  • 肿烂喉痈

    病名。系指患喉痈肿痛而溃烂者。《喉科秘旨》卷下:“此症因脾家积热而生红肿溃烂,两手关脉洪大者是也。针少商、商阳、关冲、少冲两手八穴。”治宜解毒泻火、消肿止痛。用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等加减。参见喉痈条

  • 相反

    出《神农本草经》。指两种药物同用可能产生毒性或副作用。如乌头反半夏。

  • 太医院提点

    金代医官职称。为太医院的最高官员,主管该院各种行政事务及宫廷医药大事。官阶正五品。

  • 疫咳

    即百日咳。详该条。

  • 神应异功散

    《外科正宗》卷一方。又名异功散。木香、官桂、当归、人参、茯苓、陈皮、白术各一钱,半夏、丁香、肉豆蔻、附子、厚朴各五分。加生姜五分,大枣三枚,水煎,不拘时服。治溃疡阴盛阳虚,发热作渴,饮沸汤而不知热,手

  • 爪枯

    证名。指手足爪甲干枯无光泽。多因气虚血少,津液亏耗,或感受寒湿,或肝脏受损等所致。《灵枢·经脉》:“故气不荣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皮节,津液去皮节者,则爪枯毛折。”《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感于寒湿

  • 法文淦

    【介绍】:清医家。字功甫。江苏宜兴人。承家学,精于医,于伤寒一科尤有心得。著有《伤寒详解》、《诊余丛谈》等,未见传世。子燮廷、徒金国香,均以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