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州植物志》。为猪鬃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蠹疽。见该条。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甲疽。见该条。
病名。见《疡科准绳》卷四。即外踝疽。详附骨疽。
见《本草纲目》。为金樱子之别名,详该条。
舌淡紫,中带青筋而润。为寒邪直中阴经之候。证见面色暗黑,身凉,四肢厥冷,脉沉,宜四逆、理中等温阳救逆(见《伤寒舌鉴》)。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鸦胆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南方草木状》。为荷苞花之别名,详该条。
《医垒元戎》方。当归、川芎(酒浸炒)、白芍药、熟地黄(酒洒蒸)各一两,肉桂、香附各半两。为粗末,水煎服。治妊娠赤白带下。
病名。多因少阴虚亏,水不制火,虚火上炎薰灼咽喉而成。症见咽喉红肿不甚,微痛,干灼不适,或有异物感,晨轻著重,至夜尤甚,唇红颧赤,口舌干燥,手足心热,脉细数等。治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左归饮、大补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