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麻疹全书

猜你喜欢

  • 上腭痈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三。①系指痈生于口内上腭处。因其悬于上腭,故又名悬痈、上腭部喉痈。多由少阴、三焦积热而成。症见口中上腭肿起,状若紫葡萄悬于上腭;或寒热大作,舌不能伸缩,口不能开阖,鼻中时出红涕,

  • 热结腹痛

    证名。指热邪内积所致的腹痛。《症因脉治》卷四:“热结腹痛之症,身热腹热,烦躁不寐,时作时止,痛则汗出,或痛而作声,或痛而一汛即欲下痢,一利即止。此热积腹痛之症也。”多因心肝火动,煎熬于内,或饮食不节,

  • 乌豆

    出《肘后备急方》。即黑大豆,详该条。

  • 畏明

    证名。出《证治准绳·杂病》。即羞明。详该条。

  • 太医署

    古代医疗和医学教育的机构。始建于南北朝时期,隋唐臻于完备。以医疗为主,教学次之。唐时,属太常寺。在校师生多达300余人。由太医署令、丞等负责管理。分设医、针、按摩和咒禁等部门,医又分为体疗、疮肿、少小

  • 虎丫毒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上。即虎口疔。见该条。

  • 如圣饮子

    《癍论萃英》方。桔梗、生甘草、牛蒡子(炒)各一两,麦门冬(去心)半两。共为末,加竹叶同煎,徐服。治小儿疮疹毒攻咽喉疼痛。

  • 灰黑干尖刺舌

    舌尖灰黑苔,有刺而干。为邪将入里,兼有食滞。症见发热口苦,耳聋胁痛。宜表里清解、消滞和中(见《伤寒舌鉴》)。

  • 嗣面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七:“云面皮上有滓如米粒也。”由皮肤腠理感受风邪或因面敷胡粉,粉气入于腠理而成。类似粉刺。

  • 水侧耳

    见《四川中药志》为鸡肫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