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病名。古亦作写。①泄泻的简称。亦有仅指水泻者。《奇效良方·泄泻门》:“泻者,一时去水如注泄。”详泄泻条。②指呕吐。魏·张揖《广雅·释宫》:“吐,泻也。”《礼记·曲礼》孔疏:“写谓倒转之也。”详呕吐条。

猜你喜欢

  • 两卫

    脾所主之肌肉为脏腑的外卫,循行于皮肤之中的卫气为体表之外卫,合称两卫。《灵枢·九针十二原》:“方刺之时,必在悬阳,及与两卫。”

  • 望诊的简称。详该条。

  • 蜂漏

    古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多因饮食劳倦而得。症为颈项部多处生疮,溃烂成漏,肿及胸前,状如痈疽,此愈彼起,时有脓水。治法:内服五香散,已溃者外用露蜂房散。相当于颈淋巴结核。

  • 小儿推拿

    专用于防治小儿疾病的特定推拿方法。见明·龚廷贤《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又称小儿按摩。由于小儿在生理和病理上有一定的特点,所以小儿推拿也有着其特定的穴位和术式,如三关、六府、五经等穴位,分阴阳、开

  • 风聋

    病名。《仁斋直指方》:“耳者宗脉之所附,脉虚而风邪乘之,风入于耳之脉,使经气否而不宣,是为风聋。”其症耳窍蒙闭,耳鸣听音不真而兼有头痛。治宜以疏风通窍之剂。参见耳风聋条。

  • 瘰疬漏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多由风邪毒气客于肌肤而得。初起如梅李枣核,随处可生,常互相粘连伴全身寒热,久则化脓成漏。宜内服斑猫散。相当于淋巴结核所致的窦道。

  • 寸口

    又名气口、脉口。两手桡骨头内侧桡动脉的诊脉部位。属太阴肺经。《难经·二难》:“从关至鱼际是寸口。”《素问·经脉别论》:“气口成寸,以决死生。”《难经·一难》:“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五

  • 肺胀嗽

    病名。《证治汇补·咳嗽章》:“肺胀嗽者,喘急气粗,或左或右,则眠不得,有嗽久而成肺痈肺痿者,必云门中府引痛,咯吐脓血,腥秽异常。”《松崖医径·咳嗽》:“肺胀嗽,用桔梗香薷汤。”参见肺胀条。

  • 目眩

    证名。出《灵枢·大惑论》。指眼前发黑,视物昏花的症象。多由肝肾精血不足,或肝阳风火、痰浊上扰所致。《诸病源候论·目眩候》:“目者五藏六府之精华,宗脉之所聚也。筋骨血气之精,与脉并为目系,系上属于脑,若

  • 草龙珠

    见《本草纲目》。为葡萄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