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银海精微》。即尘埃入目。详该条。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该条。
病名。生长在皮肤上的赘瘤。出《外科正宗》卷四。由于肝失血荣,以致筋气外发而生。本病初起如赤豆大,质硬,时久表面微呈枯槁,逐渐碎裂,蓬松如刺,形如花蕊。多发于手、足、头皮、胸乳等处。治疗:根蒂细小者,用
见世补斋医书条。
出《滇南本草》。为赤阳子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拾遗》。即轻粉,详该条。
见《本草品汇精要》。即青皮,详该条。
病证名。指血虚引起的咳嗽。多因形役阳扰,阴血亏损,火旺克金所致。《症因脉治》卷二:“血虚咳嗽之症,盗汗自汗,潮热骨蒸,下午嗽多,形体黑瘦,五心烦热。”治宜养阴补血,敛阴降火。方用四物汤、归芍地黄汤、天
【介绍】:见吴贞条。
即手第三指。《灵枢·经筋》:“手心主之筋,起于中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