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梁翰芬《眼科学讲义》。即上胞下垂。详该条。
【介绍】:南宋人。生平不详。撰有《拾遗候用深灵玄录》5卷,佚。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六。即肩关节脱臼。详肩甲骨出条。
【介绍】:参见唐椿条。
即温法。详该条。
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指妇人年五十外或六、七十岁,本已绝经而忽然又再行经者。多因肝脾损伤,血失藏摄,或精伤而动命门之火,气郁而肝火妄动,两火交并迫血妄行所致。证见下血色紫有块。治宜补益肝肾健脾。方
见《滇南本草》。为还阳参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母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生于下颏部的一种疮疡。出《外科启玄》卷七。又名羊须疮。为脾胃湿热郁于肌肤,复感风邪而成。初起在下颏部出现小如粟米,大如黄豆的红色丘疹,焮热痒痛,破流黄水,浸淫成片。治宜祛风胜湿,凉血清热。初服升
经外奇穴名。别名止泻、血清、关元上。位于腹中线,当脐下2.5寸处。或于神阙与曲骨穴连线之中点取穴。主治尿潴留,腹痛,腹泻,痢疾,血尿,淋病,肾炎等。直刺1~1.5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