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传染;易,交换,移易。染易指病邪由一些人传染与另一些人,由一地传播至另一地。《素问遗篇·刺法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
即原络配穴法,见该条。
下法之一。用润下通便的药物治疗腹部胀满的治法。坚,指干燥的粪便。大便燥结不通,引起腹部胀满不舒,用咸寒增液法,以大黄、芒硝、玄参等药软大便,使排便通畅则胀满自除。
【介绍】:晚清医家。字潆溪。邰埭(原属江苏甘泉,后属江都)人。少时随父习医,好读书,钻研医术,治瘟疫宗吴又可。撰有《五经分类本草》、《类方续选》等书,皆未刊刻。
病证名。小儿常见的急性传染病。见明·秦景明《幼科金针》。又名炸腮、含腮疮、蛤蟆瘟。临床以发病急,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为其特征,或伴有恶寒发热,轻度全身不适及咀嚼不便等症。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冬春两季为多见
【介绍】:见任元受条。
养生类著作。清·天修子著,成书于道光丙午(1864)。本书集中阐述了作者在养生实践中自创自练的“揉法”和学得的“晒法(即日光浴)”。在“揉积论”中,认为“凡百病证皆以气血为主,通则无积,不通则积,新则
病证名。见清·吴溶堂《保婴易知录》。小儿初生时,腮内生如米豆大一小疱,次日渐大,如有所含,故名含腮。若不早治,则可蚀破腮颊。宜先以盐汤洗净患处,然后用二金散(鸡内金、郁金等分)吹之。
【介绍】:见陈桷条。
指疾病的内外部位。《素问·至真要大论》:“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