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咽喉肿痛

咽喉肿痛

病证名。为多种喉部疾患之主证。多因于火。火有虚实虚火者,其人素体阴亏,或伤房劳阴虚于下,水不制火,虚火上炎所致;实火者,肺经蕴热,或过食膏粱厚味,煎炒炙煿等物,致脾胃积热,薰灼肺系。症见喉关或内或外,肿起疼痛,或饮食吞咽障碍。治法:虚火者,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左归饮等加减。实火者,宜泻火解毒。用普济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等加减。参见有关各条。

猜你喜欢

  • 免乳

    出《证治准绳·女科》即分娩。详该条。

  • 翳草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天胡荽之别名,详该条。

  • 差后劳复

    详劳复条。

  • 土疳

    病名。《证治准绳·杂病》:“土疳证谓睥上生毒,俗呼偷针眼是也。”即针眼。详该条。

  • 托盘疔

    病名。出《疡科心得》卷上。即手心毒发生于劳宫穴者,以其手难屈曲,如托盘状,故名。见手心毒条。

  • 匡(kuàng 况)

    同眶。眼眶。《素问·玉机真脏论》:“目匡陷。”《素问·刺禁论》:“刺匡上陷骨中脉。”

  • 足跟骨

    即跟骨。为跗骨中最大的一块,位于足后,有强大的肌腱附着。

  • 黄金石

    见《本草纲目》。为雄黄之别名,详该条。

  • 初孕大热

    病证名。亦名胎前虚热。《女科秘宝》:“初孕自发大热,服凉药更甚,此胎之虚热也,服四物汤再加人参、附子。”

  • 驱绦汤

    经验方。见《方剂学》(广州中医学院)。南瓜子肉,槟榔片。先将南瓜子肉略炒香,嚼烂吞服,隔1~2小时再服槟榔煎成的浓汁,约4小时后,腹泻排出虫体。如无腹泻,可加玄明粉开水冲服;如头节未驱下,隔半月后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