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产后寒热

产后寒热

①包括产后发热产后乍寒乍热。详各条。②《张氏医通》卷十一:“产后因气血虚弱,脾胃亏损而发寒热,皆不足证。经云:“阳虚则恶寒,阴虚则内热。若兼大便不通,尤属气血枯槁。切禁发表降火,……下血过多。寒热而下小腹不痛者,此营卫亏损,阴阳不和,属虚,增损四物汤。若恶露未净,伤滞胞络,寒热而小腹痛者,属实,轻则四乌汤,重则醋煎散。产后卧不如法,败血流入经络骨节间寒热,腰股肿热,痛不可拊,《局方》调经散。有食消食,头痛骨疼寒热者,外感风寒也,参苏饮、增损柴胡汤、柴胡四物汤选用。或兼泻及吐者,五积散。胸膈饱闷,前后心痛寒热者,伤气于食也,指迷七气汤。虚人,《局方》七气沉香降气散。如饱满寒热兼腹痛腰疼者,四乌汤。”

猜你喜欢

  • 胳膊

    即上臂。又名胎膊、肐膊。《伤科补要》卷一:“臂者上身两大支之通称也,一名曰肱,俗名肐(胳)膊。”

  • 白榄

    见《广东新语》。为橄榄之别名,详该条。

  • 产门不闭

    病名。出《妇人良方大全》卷二十三。又名玉门不闭、阴门不闭、产门不合。指产后阴道外口不能闭合。多因胎前失于调养,产后气血大虚,不能收摄,或产时伤及产门破损所致。气血大虚者,兼见少气懒言,面色苍白,自汗等

  • 本草医方合编

    书名。清·汪昂撰。刊于1694年。系《本草备要》与《医方集解》的合刊本。各见本条。

  • 独行丸

    《医学心悟》卷三方。大黄(酒炒)、巴豆(去壳,去油)、干姜各一钱。研细,姜汁为丸如黄豆大,每服五至七丸,用姜汤化下。若服后泻不止者,用冷粥饮之即止。治中食,胸高满闷,用吐法不效者。若昏晕不醒,四肢僵硬

  • 窝儿参

    见《陕西中草药》。为窝儿七之别名,详该条。

  • 克蛇龟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夹蛇龟之别名,详该条。

  • 天隐子养生书

    养生书。唐·司马承桢著。又名《天隐子》。刊载于《夷门广牍》及《说郛》中。内容有神仙、易简、渐门、斋戒、安处、存想、坐忘、神解等八篇。书中所述导引法,不咽气、吸气、停气,而只是安心定意,以意领气。

  • 临证指南

    见临证指南医案条。

  • 梁百亨

    【介绍】:见梁周泰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