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方书。作者不详。约成书于1566年。前后传抄11次。全书共16面。载病名76个。按病名分为:疮症、风症、痛症、伤症、不通症、其他症、产后病、毒症等8类。载药275味,方剂243首。按病名、药方、用
病证名。指内有积热,外中热邪所致的泄泻。《症因脉治》卷四:“中热泻之症,发热口渴,唇干齿燥,面赤烦躁,小便赤涩,小腹中一汛即泻,一泻即止,少顷复痛复泻,肛门如火,粪色多黄。”脉浮数者热在表,宜柴葛芩连
即白金丸,见该条。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产后胁痛。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天葵子之别名,详该条。
循摸,属切诊的范围。《素问·举痛论》:“视其主病之脉,坚而血及陷下者,皆可扪而得也。”参切诊条。
出《本草经集注》。为雌黄之别名,详该条。
见《河南中草药手册》。为猪毛菜之别名,详该条。
即保安万灵丹,见该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筋疽。见该条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