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中府

中府

经穴名。代号LU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膺俞膺中俞府中俞。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募穴。手、足太阴之会。位于前胸外上方,平第一肋间隙,距胸正中线6寸处。布有锁骨上神经中支,胸前神经分支,第一肋间神经外侧皮支;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主治咳嗽气喘,咳吐脓血胸膺痛,肩背痛,以及肺炎,肺结核等。直刺0.3~0.5寸;或向外斜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图27)。②指胃。出《素问·离合真邪论》。

图27

猜你喜欢

  • 辨疮肿

    疮疡诊法之一。见《医宗金鉴》卷六十一。肿为疮疡常见的局部体征之一。由邪郁经络,气血凝滞而成。若红肿高突,根盘收束,焮痛色赤,势急变速,属实属阳,病浅易愈。若不红不痛,平坦散漫,或坚硬难溃,头面手足虚浮

  • 温病条辨医方撮要

    书名。2卷。清·杨璿撰,黄惺溪纂。刊于1841年。本书系黄氏将杨璿《寒温条辨》一书予以提要撮精编纂而成。书中辨析伤寒、温病、温疫之异,并扼要地介绍温热病多种病证,卷末有临床较常用的温病十五方及可供参考

  • 诸证提纲

    书名。明·陈文治撰。10卷。刊于1612年。本书分述以内科杂病(包括五官病)为主的病证一百种。每种1篇,每篇先论病候及辨证治法,后附以治疗方剂或针灸法。论述以《内经》及金元医家著述为本,书中选方较多,

  • 俞应泰

    【介绍】:清代医家。字星阶。浙江绍兴人。本业儒,后习医,精于伤科,著有《伤科秘诀》等书。

  • 湿痰眩晕

    病名。见《证治汇补·眩晕章》。因湿痰壅遏清阳所致。证见头目昏重,胸闷纳呆,恶心呕吐,体多肥胖,苔白腻,脉濡。治宜燥湿化痰。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温胆汤等方。兼见气虚者,宜六君子汤。参见痰晕条。

  • 卢和

    【介绍】:明代医家。字廉夫。东阳(今浙江东阳)人。著有《食物本草》二卷、《丹溪纂要》二卷。他在医学思想上,推崇朱丹溪。《丹溪纂要》一书,是他对朱丹溪著述通过学习体会而予以注释。

  • 病机

    指疾病的发生及其发展变化的机理。包括病因、病位、证候、脏腑气血虚实的变化及其机理。《素问·至真要大论》:“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又“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参见病机十九条条。

  • 黄宣

    【介绍】:宋代医家。天台(今浙江天台)人。撰《药书》10卷,已佚。

  • 蒋季文

    【介绍】:见蒋宗武条。

  • 痧痢

    古病名。指肠胃虚弱,或有积滞,复染秽浊之气所致的痢疾。《痢证汇参》卷四:“痧痢之证,先泻后痢者居多,盖因肠胃空虚,秽气易触,则成痧痢。或天气炎热,或时行疫痢,感触肠胃,因积而发,亦致痧痢。夫痢不兼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