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士
周代医疗工作者的一种职称。参见医师条。
周代医疗工作者的一种职称。参见医师条。
病名。痟通“消”。见《世医得效方》卷六。即消渴,详该条。
症名。口中自觉有甜味。多属脾胃湿热。可见于平素嗜食甘肥厚味的消渴病人。《素问·奇病论》:“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转为消
出《诗经·大雅》。即妊娠。妇人以身中复有一身,故名。
证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惊骇不安,躁动不宁之证。详惊、躁条。
①刺法。指入针后,以拇食两指持住针柄,如搓线状朝一个方向捻转的方法。《针经指南》:“搓者,凡令人觉热,向外针似搓线之貌,勿转太紧。治寒而里卧针,依前转法,以为搓也。”有的搓法掺以提插,区分寒热。如《针
【介绍】:见金义孙条。
【介绍】:东汉时期医生。曾著《太医金箴》、《四民月令》等书,均佚。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赤胫散之别名,详该条。
见《传信适用方》。为草果之处方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