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统释序

说文统释序

一卷。清钱大昭(1744-1813)撰。大昭字晦之,一字竹庐,嘉定(今属上海市)人。钱大昕弟,事兄如师,不求闻达,潜心学问。主要著作有《说文统释》、《广雅疏义》、《迩言》、《嘉定金石文字记》、《尔雅释文补》等。《说文统释》是部未刊书,人所不见,只有钱氏自序一篇并自注,共三万言。鄞县郭传璞得其手写本刻之。据郭氏云,此书有六十卷,但不知稿本尚存与否。从钱氏自序可知,是书在于明古形古义古音,其例有十:“一曰疏证以佐古义。凡经典古义以及星象、郡国、山川、训诂、历律、器用、舆服、制度、宫室、饮食、鸟兽、草木、虫鱼之类,见于载籍,与许合者,所必收也。二曰音切以复古音。徐铉本音切用唐孙愐韵,徐锴本用朱翱所音,又有《五音韵补》十卷,锴所加也。三家并不知古音,往往误读。又许君言读若某者即有某音,今并补正。注中字有疑义及不经见者,悉加切,仿《经典释文》之例也。又《说文》本有旧音,《隋书经籍志》有《说文音隐》、《颜氏家训》引之,唐以前传注家多称《说文》音某,今亦采附本字之下,以资考订。三曰考异以复古本。凡唐本、蜀本引见于他书者,及《系传》本、清浦王司寇昶所藏宋椠本,暨古书所引有异同者,悉取以折中焉。四曰辨俗以正讹字。凡经典相承俗字,及徐氏新补新附字,皆辨证详明,务合于古,别为一卷,附于本书之后。五曰通义以明互借。凡经典之同物同音于古本是通用者,皆引经证之。六曰从母以明孳乳。如‘完’、‘刓’、‘髡’、‘’、‘忨’‘蚖’、‘沅’、‘阮’、‘芫’、‘黿’、‘玩’、‘’、‘邧’、‘’、‘冠’等字,皆以‘元’下注云‘从此’,若子之随母,以明孳乳之本,许君亦有此例也。七曰别体以广异义。凡重文中之籀篆古文奇字,皆有所从。其有鄙见所及而许君末言者,亦略释之。经典两用者,则引而证焉。八曰正讹以订刊误。凡许君不收之字注中不应用,此皆传写者妄改。又字画刊刻脱误者,并校正之,仍云旧讹为某,今据某书改正,不敢凭臆奋笔也。九曰崇古以知古字。如‘鸟’部‘鷐’、‘鴠’、‘’、‘’之类,经典亦有不从‘鸟’者,此古今字耳,今于某字下注云‘古用某’。十曰补字以免漏落。如‘由’、‘希’、‘免’、‘畾’、‘梯’、‘’、‘’‘’、‘’、‘’、‘’、‘佐’、‘’、‘’、‘稫’、‘’、‘’、‘’、‘刘’、‘’、‘洴’、‘丽’、‘艺’、‘杂’、‘綷’、‘爿’、‘杂’、‘皂’、‘恝’、‘’、‘’、‘旾’、‘’、‘’、‘筮’、‘皖’、‘、‘綦’、‘串’三十九字,从此得声者甚多,而书中脱落此字,有子无母,非许例也,今酌补之,亦别为一卷附后。”序中亦有六书的界说,殊不足取,略而不录。此序有乾隆五十年(1786)刻本。

猜你喜欢

  • 读韩非子札记

    三卷。清陶鸿庆(生卒年不详)撰。《读韩非子札记》是收入《读诸子札记》中的第十二种书。书中对《韩非子》一书作了颇为详尽的校释,其中对一些错误的纠正非常可信。当然书中也不乏依据主观擅自改动之处。《续四库全

  • 寰有铨

    六卷。明时西洋人傅汎际撰。事迹详见《名理探》。此书成于天启中。其论皆宗天主,有圆满纯体不坏等十五篇,所言兼剽三教之理,而又举三教全排之,其变幻支离,莫可究诘。

  • 皋轩文编

    一卷。清李光坡(1651-1733)撰。详见《周礼述注》。此集共收文二十篇,均为发挥性理、阐明经义之作。持论皆有所依,其论学主程朱理学,论理则以郑氏为主,论易则宗邵子,而兼取扬雄。此书《四库全书总目》

  • 峨山图说

    不分卷。清黄锡寿撰。黄锡寿,字翰仙,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峨眉山在四川峨眉县。出县城南门,计程一百二十里至正顶。峨眉山高于五岳,绝顶草木不生。光绪十一年,四川总督丁宝桢始疏请春秋致祭。迄游智开任总督,

  • 四声切韵表补正

    三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汪曰桢撰。曰桢(1813-1881)字刚木,号谢城,又号薪甫,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咸丰二年(1852年)举人,官会稽县教谕,光绪七年(1881年)卒于官,年六十九。精史学、数

  • 大清一统志

    有清一代。三次纂修。始修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当年三月,清圣祖鉴于平定三藩叛乱和收复台湾以后,中国逐渐出现了一个统一、安定和繁荣的社会局面,于是下令纂修《大清一统志》,并以大学士勒德洪、明珠及徐

  • 延身益寿论

    一卷。英国爱凡司(生卒年不详)撰,英国傅兰雅(详见《化学卫生论》)译。此书论及人老之故和天然之死、人老死及质之根源、如何饮食以致延年、人与动植物益寿之案、人生免病之法,益寿可用之药,最后为结论。此书立

  • 常昭合志稿

    四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郑钟祥、张瀛修,庞鸿文等纂。庞鸿文,字伯絅,号絅堂,光绪二年进士,历仕太常少卿、通政司副使等。清雍正六年(1728),常熟析分昭文,分修两志,乃有常熟陶志、昭文陈志,其后复

  • 岁寒居答问

    二卷,《附录》一卷。清孙奇逢(见《理学传心纂要》)撰。孙奇逢之学主于明体达用,宗旨出于姚江,而变以笃实,化以和平,兼采程朱之学,以弥补其阙失。意为调合朱熹和陆九渊两派的分歧。此书皆录作者和朋友间的问答

  • 思古堂集

    四卷。清毛先舒(1620-1688)撰。毛先舒字稚黄,一名潠,字驰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末诸生,入清,放弃功名,不求仕进,常与陆圻、柴绍炳、吴百朋、陈廷会、孙治、丁澎、虞黄吴、沈谦、张丹等人,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