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肇论

肇论

一卷。姚秦释僧肇撰。僧肇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注》条。《肇论》为僧肇的论文集。卷首载《宗本义》解说本无实相法性,性空缘会五名一义之宗旨,概括全书大意。后载四篇论文:第一,《物不迁论》,发挥般若性空学说,认为有为之法,当处生灭。世界没有真实的发展与变化,刹那不住,非从过去流至现在,不从现在往至过去。所以动而常静,速而不转,若动而静,似去而留。第二,《不真空论》,谓世界万事万物皆由因缘而生,有非真有,无非真无,乃虚假不实。历破心无即色本无三家不同意见。用真谛以明非有谓之空,俗谛以明非无谓之不真,于谛则二,于物则一,故名不真空。第三,《般若无知论》,谓“般若”无知无相,但却“无所不知”和明照万物。论中列有九番答难,后附刘遗民难和肇答。难中初问第三番以缘求知章,次问第四番无惑取之知章,最后问第五番无是无当。肇答以中论思想为指导,广泛深入地对中论八不玄义作了解释和说明。第四,《涅槃无名论》,前有《奏秦王表》,共分十九章。第一“开宗”章为全论大意,后十八章包括九重问答,设问之章称为“折”,第一章及回答之章称为“演”,合为“九折十演”。即:一初番演称开宗,二番折称覆体,演称位体;三番折称微出,演称超境;四番折称搜玄,演称妙存;五番折称难差,演称辩差;六番折称贵异,演称会异;七番折称结渐,演称明渐;八番折称动,演称动寂;九番折称穷源,演称通古;十番折称考得,演称玄得。全书字里行间到处渗透着对有余无余及大小乘不有不无,无智无得之义。此书约编于南朝陈时。其中有人怀疑《宗本义》和《涅槃无名论》并非是僧肇亲笔所作。僧肇是姚秦时著名高僧之一,所作《肇论》对研究僧肇及其佛教学术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现常见版本是大正新修大藏经本,此书已被收载其内。

猜你喜欢

  • 内务府堂续纂现行则例

    四卷。清奎俊等奉敕修。奎俊,满洲正白旗监生,官至山西、江苏巡抚、四川总督、吏部尚书。以光绪三十二年(1906)九月二十一日授总管内务府大臣佩带印钥而列衔是书之首。是书第一卷为建置衙门、添裁员役、堂司三

  • 襄陵集

    十二卷。宋许翰(?-1133)撰。许翰,字崧老,拱州襄邑(今河南西华县)人。元祐三年(1088)进士。徽宗钦宗时,为给事中,同知枢密院。高宗即位,召为尚书右丞,兼权门下侍郎。极力求去,以资政殿大学士提

  • 方言疏证

    十三卷。清戴震撰。戴氏生平见“尔雅文字考”。戴氏专攻《方言》始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及入四库馆后,取《永乐大典》中《方言》与诸明本勘校,孜孜多年,方始完成,戴氏开创了清代的《方言》研究,功莫大焉

  • 韩诗遗说

    二卷。订讹一卷。清臧庸(1767~1811)撰。臧庸本名镛堂,字在东,又字用中,号拜经,清经学家臧琳的玄孙,江苏武进人。臧庸受业于卢文弨门下,并从钱大听、段玉裁等讨论学术,治学根据经传,加以剖析,按照

  • 玉山纪游

    一卷。元顾瑛(1310-1369)纪游唱和之作,明袁华厘定成帙。顾瑛字仲瑛,号金粟道人,昆山(今属江苏)人。集中所游,自昆山以外,有天平山、灵岩山、虎丘、西湖、吴江、锡山、上方山、观音山,亦有远在数百

  •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

    二卷。陈代释慧思撰。慧思生平事迹详见《受菩萨戒仪》条。《诸法无诤三昧法门》一书,于卷初第一章赞扬禅定功德略明身本与真心,以及身与心数之差别。第二章广说三乘一切智慧皆从禅生,分晓修禅与不修禅的得失、利害

  • 冬青书室吟稿

    二卷。《文稿》一卷。清晏诉真撰。晏诉真,生卒年不详,号雪研女史。此书有道光二十九年(1849)刊本。

  • 蜀石经春秋穀梁传残石

    一册(吉石盦丛书本)。罗振玉印。册前影印蜀石经《穀梁传》十八行,后附罗氏宣统丁巳闰月跋。册中存字,自襄公十八年传“晋侯宋公魏侯郑伯”句起,至十九年传“晋士匄帅师侵齐至谷”句的“谷”字止,中缺“曹伯”以

  • 婺书

    八卷。明吴之器撰。之器字赐如,义乌人。该书举金华一郡人物述而志之。有名臣传、节义传、儒林传、孝友传、文苑传、逸民传、仙释传、方技传、游寓传、循绩传、附传、家传,共十二类。晋江吴载龟序,称此书结构谨严,

  • 平岳疏议

    一卷;平海疏议一卷;附平海咨文一卷;师中小札一卷。清万正色撰。万正色,号中庵,晋江(今属福建泉州市)人。由行伍起家,康熙间授陕西兴安游击。吴三桂反叛时,万正色在四川地区阻击,连破野狐岭及阳平关,后又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