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清续修国子监志

清续修国子监志

八十二卷。清文庆等奉敕修。文庆(?-1856),姓费莫氏,字孔修,满洲镶红旗人。道光进士,后任兵部尚书,咸丰朝官至军机大臣。该书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十二月初奉敕纂修,至十四年七月修成,共分为十二个门类:庙志、学志、辟雍志、礼志、乐志、官师志、官师表、禄廪志、金石志、经籍志、艺文志、志余。另外,书首还刊载了道光朝吏部右侍郎李宗昉请增辑《国子监志》的奏疏,卷首还有“圣谕天章”,增入了乾隆末年至道光初年有关国子监的诏令、奏议、题名、石刻等项。从该书的内容来看,比较崇重国子监的有关制度,所辑录的清代奏议(包括元明两代奏议)及御碑、御制说、经文、石刻颇多,而对于进士题名等碑,则仅录其目,且又未加考订。但即使这样,该书亦有参考价值。因为自清中叶以后,国子监教育日渐走向下坡路,至清末,监署久废,旧日学堂也衰败不堪。有此一书,对于我们了解清代崇儒重学之典,以及元明两代的有关事迹,国子监及其教育的发展变化过程,都很有帮助。本书为道光年间刊本。

猜你喜欢

  • 内方先生集

    十卷。明童承叙(约1521年前后在世)撰。承叙字子兰,一字汉臣。湖广沔阳人。后始祖自沔徙居内方山下,因号内方山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官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讲,国子监司业。集前有目录,卷一前半为

  • 孝经十八章辑传

    一卷。清汪宗沂撰。汪宗沂字仲伊,号弢庐,安徽歙县人。光绪六年进士,签分山西知县,告病不就,屡主安徽敬敷、芜湖、中江、紫阳各书院。是书首有自序,认为孔子作孝经见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注疏序云夫子说孝

  • 楚辞节注

    六卷。附《楚辞叶音》一卷。清姚培谦(1693-1780)撰。姚培谦,字平山,号鲈香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诸生,雍正中保举人材,不赴。好交游,名满江左。著有《楚辞节注》、《增集左传杜注》、《经史臆

  • 五经蠡测

    六卷。明蒋悌生(生卒年月不详)撰。悌生字仁叔,福宁州(今福建霞浦)人,洪武初举明经,任本州训导。此书乃作者为避元末战乱,潜遁蓝田深谷中修研经籍,时有所得,辄笔录而成。内容包括《周易》、《尚书》、《毛诗

  • 春秋异文笺

    十三卷。清赵坦(1765-1828)撰。赵坦字宽夫,一字石侣,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诸生,道光辛已(1821)举孝廉方正,奏给六品顶戴。研究汉经师之说,著有《周易郑注引义》、《石经考》、《宝甓斋文

  • 大明英宗皇帝御制集

    四卷。明朱祁镇(1427-1464)撰。朱祁镇为宣宗长子。公元1435-公元1449年、公元1457-公元1464年在位,建元正统、天顺。英宗出生四个月时,即立为皇太子,九岁即帝位,建元正统。时承永乐

  • 孔子改制考

    二十一卷。康有为(1858-1927)撰。19世纪末,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思潮的影响,以康有为等人为首的一批中国封建知识分子试图走“变法改良与维新”的道路。此书就是为其变法作舆论准备的。在书中,他

  • 二程学案

    二卷。清黄宗羲(1610-1695)撰。黄宗羲(见《宋元学案》)。此书一卷专门辑录二程(程颐、程颢)的语录,另一卷辑录前人对二程学说的评论,后由作者之子黄百家在每条目之下加上评论之语续写而成。作者虽然

  • 启隽类函

    一百九卷。明俞安期(1550-?)编。俞安期初名策,字公临,更名后,改字羡长。江苏吴江人。是书刻印于万历四十六年,首官考共五卷。次为笺疏表启,分为古体二卷、近体一百二卷。其中近体又分二十九部。上自诸王

  • 郧县志略

    不分卷,清侯世忠纂修。侯世忠,山西夏县人,举人,官郧县知县。郧县,旧志今无可考。康熙初,县令张杞檄征县志,仅得钞本,乃取康熙八年(1669)仇昌祚新编府志类编,增补附入,至二十二年(1683)侯世忠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