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卷。清韩文祐纂修。韩文祐字青藜,河南唐县人,康熙十一年(1672)由官监任利津知县。《利津县志》,创修于明隆庆贾光大,再修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冯执中,三修于此。韩文祐宰利津县,奉敕修志,乃清
七卷。明陈世浚(生卒年不详)撰。世浚字学元,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人。此书成于崇祯十二年,前有自序,称题于“九龙学署”。清代流县有地名九龙滩,可能世浚曾做过该县学官,书稿也完成于该地。五经各为一卷,加
十六卷。清陆心源(1834-1894)辑。生平详见《唐文拾遗》(辞目)。此书为《唐文拾遗》之续编。凡十六卷。《唐文拾遗》行世之后,陆心源又陆续得唐文三百余篇,厘为十六卷。上自朝廷诰敕、以及碑铭序记之文
十卷。日本物茂卿(生卒年月及事迹不详)撰。物茂卿以为孔子修先王之道,论而有《论语》,后代学者为之作传,然其绪言无所系属,故物茂卿辑成此书。又以学不师古,非知孔子之心,乃潜心学古文辞十年。因汉儒距孔氏较
七卷。清宋继种撰。是书摘四书中各句,杂引经史,以为之证。虽于训诂义理,均无所当,但使读四书者,比类参观,获取法之益。书中多记故事,引读书之趣。唯后附制艺,猥俗可厌。书为坊间通行本。该书有道光二十四年(
十二卷。清万斯同撰。万斯同生平事迹详见《声韵源流考》。此书主要杂考经史等群书。全书共分十二卷,一至三卷考论经传,第四卷杂论丧礼,第五卷论周正及春秋孟子,第六卷为礼说及房室夹室、附庙考,第七卷为历代庙制
四卷。南宋李心传(1167-1244)撰。李心传字微之,一字伯微,号秀岩。隆州井研(今属四川省)人。庆元元年科举落榜后,便专事著述。晚年赐进士出身,任史馆校勘,主修《中兴四朝帝纪》。又修有《十三朝会要
三卷。清彭孙贻(生卒年不详)孙贻字仲谋,一字羿仁,浙江海盐人,工诗,有《茗斋集》、《五言妙境》、《流寇志》、《方士外纪》、《彭氏旧闻录》等。该表记明末忠臣义士共四百余人,详略不一,间有论断。所记诸臣行
①七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陈兰森等修,熊为霖、谢启昆纂。陈兰森,字长筠,广西桂林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进士,官至刑部主事、员外郎中,曾参订校正《太平寰宇记》,又校订并重刊《大清一统志表》。乾
① 十二卷。宋苏辙(详见《诗集传》)撰。据其《自序》,此书初稿成于神宗熙宁间谪居高安之时,其后又再三修改而定稿。其时王安石当政,苏氏兄弟因与安石政见不合而被排挤出京。而当时王安石又诋《春秋》为“断烂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