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誓答问

大誓答问

一卷。清龚自珍(1792-1841年)撰。龚自珍定玺玉,又字璱人,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庵,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道光九年进士,官至礼部主事。龚自珍为清代后期的思想家、文学家,在经学上强调“通经致用”,是嘉庆、道光年间今文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著作有《定庵文集》等。《尚书》中的《大誓》有今文和古文两种,晚出《大誓》,已有人怀疑,甚至东汉马融就开始怀疑了。龚自珍则认为无论今文还是古文,都无《大誓》。他在《己亥杂诗》中说:“孔壁微茫坠绪穷,笙歌绛帐启宗风。至今守定东京本,两庑如何阙马融。”龚氏自注“戊子成《尚书大义》一卷,《大誓答问》一卷,《尚书马氏家法》一卷。”由此诗可知龚自珍治《尚书》较为推崇马融。关于汉代今文与古文的名实问题,龚氏之论颇有新见,发前人所未发。他说:“伏生壁中书实古文也,欧阳、夏侯之徒以今文读之,传诸博士,后世因曰伏生今文家之祖也。此失其名也。孔壁固古文也,孔安国以今文读之,则与博士何以异?而曰孔安国古文家之祖,此又失其名也。今文、古文同出孔子之手,一为伏生之徒读之,一为孔安国,先皆古文矣。既读之,后皆今文矣。惟读者人不同,故其说不同。源一流二,渐至源一流百,此如后世翻译一语也,而两译之,三译之,或至七译之。译者不同,则有一本至七本之异。”龚氏此论,实已摆脱了今文与古文的界限,非一般腐儒可比。本书最早有道光年间汪远孙刻本,又有同治初年(1862年)潘祖荫所刻滂喜斋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尚书解诂

    五十八卷。近代柳荣宗(详见《说文引经考异》)撰。此书原稿不分卷。若以《尚书》的篇目次序来考订的话,知其为五十八卷。此书之解诂颇为精审,引证也详明、确当,可补前人之不足。如释《尧典》中“曰若稽古帝尧,曰

  • 紫岩易传

    十卷。张浚(1097-1164)撰。张浚,字德远,自号紫岩,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曾为知枢密院事。为官志在恢复北宋旧地,力主抗金。有知人善任之美誉。一度受秦桧排挤,潜心《易》学。受业于程颐门人

  • 疑狱

    见《疑狱集》。

  • 古今书钞

    三十二卷。明屠本畯(生卒年不详)编。屠本畯字田叔,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人。以门荫入仕,官历太常典簿,辰州(今湖南沅陵)知府。生平喜爱读书,到老尚手不释卷,自称曰憨先生。屠本畯自述:吾于书饥以当食,渴

  • 求心书屋易解

    不分卷。清曾传绅撰。曾传绅湘潭人。此书是在坊本易经上添注而成,每卦下面注明互卦、对卦,并兼用卦变解释原文。书中以发明朱子本义为主,对本义中不当之处多给予驳正,对其解说不充分之处予以引伸。如否卦六三包羞

  • 易经提要录

    六卷。清徐铎撰。徐铎字令民,盐城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至山东布政使。此书不载经文,只摭古今论易之语。前有总义一卷,又有图象一卷,都不载其图,只存其说。其余的各分卦分章,只取总括大意而已,所以

  • 经义说略

    一卷。清刘宝树(1777-1839)撰。宝树字幼度,号鹤汀,江苏宝应(今宝应县)人。嘉庆十二年举人,历官赣榆训导,五河教谕,国子监典籍等职。刘履恂之子,刘宝楠之兄。宝树濡染家学,精研经训。一生虽好读书

  • 日讲易经解义

    十八卷。清牛钮等奉敕撰。康熙二十三年(1683)制序刊行。康熙于《易》喜朱熹之学,于是以朱熹《周易本义》为主体,参择诸家之说足以阐发《本义》者撰为此书,以为经筵讲读之用。其大旨在即阴阳往来刚柔进退,明

  • 天盖楼四书语录

    四十六卷。清周在延编。在延,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是书卷首有康熙二十三年(1684)虞山钱陆灿序。篇中发明经旨,大率以朱子《集注》为主,力辟俗学异学。其于《大学》格物之义,尤显攻王守仁。引朱子言斥

  • 后养议

    一卷。晋干宝(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干宝,字令升,新蔡(今河南新蔡)人。少勤学,博览书记,以才器闻,召为著作郎,领国史。以家贫,求补山阴令,历位散骑侍郎,著《晋纪》,直而能婉,咸称良史,《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