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贞元末为国子监明经。《全唐诗补编·续拾》收其《送最澄上人还日本国》诗1首。
马其昶校注,马茂元整理。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断句本,正文点断,注文小字双行夹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分段标点本,正文分段,并采用现代标点,注文附于每段之后。全书48.7万字,收录东
李淼、李星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4月出版,47.2万字。前有公木序和蘅塘退士原序。本书正文分原诗、今译、作者介绍、注释、简析五部分,扼要介绍作者生平和创作,比较精确地注释和剖析每首诗的思想和艺术
【介绍】:杜牧作。牧会昌四年(844)九月由黄州刺史迁池州刺史,时值穷秋。本来任黄州刺史就是受人排挤而外放,现在不仅不能归京,还要更迁池州,赴任途中心中非常痛苦,因作此诗。诗中直接表现的是自己的思乡情
衰微错乱。贯休《东阳罹乱后怀王慥使君五首》之二:“天意岂应容版乱,人心都改太凋讹。”
【生卒】:734—793【介绍】:字子兰,李唐宗室。嗣曹王,历守州郡,数为方镇,颇有善政。官终山南东道节度使。建中至贞元初,藩镇叛乱,李皋守御南方,颇有功勋。卒谥成。新、旧《唐书》有传。《全唐诗补编·
据《庄子·秋水》载:庄子与惠子曾游于濠梁之上,辩论鱼之乐与否。后因以“临濠”咏逍遥自适的生活的典故。李白《书情赠蔡舍人雄》:“投汨笑古人,临濠得天和。”
神话传说天河与海通,每年八月有浮槎来海上,有人乘之而去,见到了牛郎织女。见晋张华《博物志》卷一〇。后因以“泛槎”为乘木筏登天的典故。亦用为咏仙迹或泛舟之典。李峤《同赋山居七夕》:“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
【介绍】:高适作。肃宗乾元二年(759)高适被任为彭州(今属四川)刺史,五月自长安赴任,途中写下此诗。诗中描写了路途中峻峭秀美的山林景色,并抒发了作者老而远仕的违心之愁和旅程中的孤独情怀。该诗写景生动
【介绍】:李白作。见《早发自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