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塞下曲四首

塞下曲四首

【介绍】:

①(全)王昌龄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前漫游西北时作。《塞下曲》出于汉乐府出塞》、《入塞》曲,属《横吹曲辞》,为唐新乐府辞。有的本子作《塞上曲》,第二首,一本题作《望临洮》。诗写边塞征战之事。前二首写得尤其好。第一首前四句极写边地之寒苦萧条,后四句用对比手法,批评“游侠儿”的恃勇骄纵,赞扬“幽并客”的战死沙场。前四句对艰苦环境的渲染,正是为了突出幽并健儿以身许国的忠勇。第二首追忆开元二年(714)薛讷大破吐蕃事,格古气雄,读来悲壮苍凉,但不衰飒,更不消极悲观。②(全)常建作。玄宗晚年好大喜功,不断发动开边战争因而边疆地区连年征战,不得安宁。这组诗从历史的角度,通过正反两个方面作了纵向比较,态度鲜明地表示了反对战争、向往和平的主张。第一首热情歌颂了汉武帝时与乌孙通好,化干戈为玉帛,和睦相处,天下太平的盛况。第二首写自明君祠北望,一片髑髅遍地、阴森恐怖的惨象,表现战争造成的严重祸害。第三首言边将无能,即使连年劳师远征,士卒也只能徒作冤死之鬼。第四首写昭君墓之孤寂荒凉,喻唐王朝放弃睦邻政策,有违昭君出塞之初衷。贺裳评第一首曰:“唐三百年,《塞下曲》佳者多矣,昌明博大,无如此篇,出自幽纡之笔,故为尤奇。”(《载酒园诗话》又编)③(全)李益作。塞下曲,唐新乐府辞。这组诗均写出征塞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第一首写边塞的奇丽风光和驻边将士的骁勇善战;第二首凭吊秦汉遗迹,慨叹古往今来烽烟迭起征战不已;第三首以前代忠臣义士作比,抒写汉族军民在胡敌侵扰掳掠下坚贞不屈、赤心向国的精神;第四首表达大唐将士慷慨赴边、立功沙场的豪情壮志。全诗语言铿锵,气势雄壮,境界壮阔,内涵浑厚。

猜你喜欢

  • 邺下名

    指才名。皇甫冉《闲居作》:“学谢淹中术,诗无邺下名。”参见“邺下才”。

  • 卢真

    【生卒】:763—845后【介绍】:一误作卢贞。字子蒙,排行十九,郡望范阳(今河北涿州)。曾任大理评事、剑南西川节度从事、侍御史内供奉。与元稹友善。晚居洛阳。武宗会昌五年(845)尚在世,曾与白居易等

  • 张志和

    【生卒】:约743—810?【介绍】:唐代词人。初名龟龄,字子同,自号玄真子。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十六岁,明经擢第。献策肃宗,深受赏重,令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赐名志和。后缘事贬南浦(今四

  • 诗道

    诗学术语。指诗歌创作的正确原则。这一说法较早见于唐人的诗论。卢照邻《乐府杂诗序》:“伯功衰而诗道缺。”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常痛诗道崩坏,忽忽愤发,……不量才力,欲扶起之。”从上下文看,他所说的“诗

  • 蒋维东

    【介绍】:字孟阳,零陵(今湖南永州)人。五代后汉时隐居于衡山,授徒五十余人,称山长。《全唐诗补编·续补遗》存诗4句。

  • 浦树悬秋影,江云烧落晖

    【介绍】:张说《岳州别赵国公王十一琚入朝》诗句。浦树,水边的树木。落晖,落日的余光。二句写秋日傍晚岳阳江边景象。出句谓浦树倒映水中,树影好像悬挂在水中一般,“悬”字用得生动形象;对句谓落晖斜照江上白云

  • 襄阳妓

    【介绍】:姓名不详。自称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在岘山遇贾中郎、武补阙,与之同饮,并赋诗《送武补阙》。《全唐诗》即收此诗。

  • 组织

    ①指诗文的构思。孟郊《出东门》:“一生自组织,千首大雅言。”②犹罗织。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邀遮相组织,呵赫来煎熬。”

  • 细雨(帷飘白玉堂)

    【介绍】:李商隐作。作者采用比喻及想象的手法,正面铺写细雨的形象,生动入微,神奇浪漫。前二句用“帷飘”、“簟卷”形容细雨随风飘洒的轻灵姿态;后二句用神女浴后纷披的发丝比喻如丝的细雨润泽而散发着凉意,富

  • 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

    【介绍】:杜甫《漫成二首》其二诗句。贪,犹欲。错,杂乱。应,犹随。二句谓自己本欲仰面看天上飞鸟,但转眼间又胡乱地随人走了。正写漫不经心的懒散情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