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唐代幕府与文学

唐代幕府与文学

唐代幕府制度与文士生活、文学创作关系至密。节度使设立之前,唐代幕府是临时的。如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声讨武则天骆宾王入其幕为艺文令,负责文字工作;武攸宜讨伐契丹,置幕府,表陈子昂为参谋;李璘和其兄李亨争天下也曾设幕,李白被请入幕中。这些幕府都是在非常时期设立的,其时文人入幕也只是偶然现象。唐代最有特色的还是节度使府幕,一般所说的唐代幕府就是指方镇佐吏这个系统。方镇幕僚是临时性使职,多为府主自辟,奏报朝廷,无定品亦无常禄,不受中央的直接控制。安史之乱前,边地设节度使,文人为了建功立业,往往赴边地幕府,最典型的是高適岑参。安史之乱后,节度使由缘边而设发展到内地,节度使也不完全由武将担任,文官的出任更使节度使府注重文职僚佐的文化素质。其时幕府大盛,文人入幕成为一时风气,这是有它的原因的:一、方镇权力至重,用人在己,这就使府主能自由地征辟合意的文士入幕,而报奏朝廷不过徒具形式而已。二、方镇争相网罗人才,不择手段。致使“士之喜利者多趋之,用为谋主”(《新唐书·李石传》)。誉满士子中的幕府因而大量出现,如沈传师江西、宣歙幕,武元衡剑南幕,杜佑淮南幕。三、不拘出身,入幕成为未第文士的出路,如罗隐十上而不第,最后不得不改入方镇使府。四、“比奏改官,例多超越”。仕进的优越吸引及第文士入幕。游宦之士,至以朝廷为闲地,谓幕府为要津。五、重外轻内为一时风气,幕职优厚薪俸吸引文士入幕解决生计之需。尽管如此,文人入幕也只能作为入居京官要职的一个过渡。由于府主的不同和自身条件的制约,幕府中的文士表现出各自不同的遭际和心态。杜甫严武幕中生活得很不自在,表现出一种“束缚酬知己”的抑郁;李益欣逢刘济,感恩戴德,表现出“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楼”的依恋;韩愈在董晋幕中,差一点死于乱军之中,正说明了幕府生活的风险;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又反映了幕府中文士生活的放浪情调;李商隐几乎一辈子混迹幕府之中,寄人篱下,直至痛苦低吟“君问归期未有期”,则反映了文士辛酸的悲剧命运。中晚唐文人入幕极为普遍,戴叔伦、李益、卢纶戎昱李华权德舆刘禹锡李翱、韩愈、韩栩、元稹李绅皇甫湜司空曙、李商隐、杜牧、温庭筠韩偓、罗隐以及段成式李公佐裴铏等都作过方镇文职佐吏。幕府是文人荟萃之所,他们在供职之余,登山临水,游宴赋诗,幕府的诗歌唱和活动无疑促进了诗歌技巧的提高和诗歌创作的繁荣。从出新的意义看唐诗唱和,唐初是以宫廷为中心的;盛唐虽然宫廷文人活动还很活跃,但许多诗人为谋求功名,云集长安,他们一起谈诗论文,生活圈子不限于宫廷,已扩大到整个京师市井郊野,形成了盛极一时的以京师为中心的诗人唱和活动;安史之乱以后,以作家群为单位的创作由一元向多元发展,大历诗人显然形成两个创作中心,而分布于各地的幕府文人唱和渐渐形成了创作的多中心。使府文士唱和活动频繁,大凡观赏、送人、宴饮皆有唱和,如《唐诗纪事》卷五九载太原节度使张弘靖作《山亭怀古》诗,卷四五载武元衡镇西蜀的《中秋夜锦楼望月诗》,幕府文士皆有和诗。方镇使府的军旅生活特别是大漠雄风,对诗人的创作产生重大影响,大量有光彩的边塞诗由此出现。高適、岑参成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主将。而大量的文士生活在不同的使府,也就写出许多带有地方特色的山水诗作。同时使府又是人来人往之地,幕府的送别诗也反映了特殊环境中的文人心态,出现了许多名篇佳什。

文士入幕,多作判官、掌书记。掌书记的职掌是主管使府的表奏书檄,判官亦有兼代文字工作的。幕府中的文书用的是四六骈体,府主对章奏非常看重。《唐语林》卷三载,李德裕镇浙西,刘三复代为草表云:“山名北固,长怀恋阙之心;地接东溟,却羡朝宗之路。”李德裕于是辟他为宾佐。所谓章奏之学,乃入幕文士的立身之本,李商隐初习古文,名擅一时的章奏高手令狐楚爱其才,教其改学章奏之学。李商隐一生几乎奔波于使府之间,写下很多精美的章奏,成为晚唐骈文大家,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被人称为“三十六体”。大量文士托身幕府,专精章奏之学,重词采技巧,影响了中晚唐文风向华靡方向发展。《旧唐书·高锴传》载文宗感慨说:“近日诸侯章奏,语太浮华,有乖典实,宜罚掌书记,以诫其流。”幕府还是唐代小说创作和传播的重要场所。文士供职之余,各述所闻,一来以夸文采,二来借以消遣。他们平时亦注意收集传闻,以作谈资。其中也不乏写小说为府主服务的,裴铏《传奇》中有些篇章就是为高骈鸣不平的。《太平广记》卷二八二引《异闻录》记载,沈亚之在泾原节度使府,把听到的一则故事加以整理传示众人,这是一则小说产生和传播的原始记录。正因此,当时还出现了一些专门记载幕府闲谈的集子,如《戎幕闲谈》,就是韦绚大和中为李德裕从事时,记德裕所谈。从《太平广记》和《类说》所辑条目看,《戎幕闲谈》内容有的又见于它书,可知幕府中事有些是在社会上流传的。

戴伟华著。现代出版社1990年2月出版,为傅璇琮主编《大文学史观丛书》第一辑之一种。本书是国内第一部比较系统研究唐代幕府与文学关系的著作,分绪论、幕府总论、文学家入幕叙例、唐代幕府大盛与文人的出路、唐代幕府文士生活与创作等部分。在“文学家入幕叙例”中,着重介绍了骆宾王陈子昂李白高适杜甫岑参李益韩愈杜牧李商隐等诗人的入幕情况。在“唐代幕府文士生活与创作”中,着重论述了幕府与诗歌创作的联系和影响,颇多新意。

猜你喜欢

  • 阿那

    (—nà)指示代词。那。阿,前缀。李白《相逢行》:“万户垂杨里,君家阿那边。”

  • 杨廷玉

    【介绍】:武则天表侄,曾官苏州嘉兴令,为人凶暴贪婪,为御史康訔推奏,判为死罪,后获释。余不详。《全唐诗》存诗1首。

  • 三平脚

    即“三平调”。涂宗涛《诗词曲格律纲要》第一章:“五、七言律句的末三字,原则上不能作‘平平平’或‘仄仄仄’,因‘三平脚’或‘三仄脚’,变成了‘拗救’。”

  • 改乡名

    东汉经学家郑玄游学返回家乡北海高密,北海相孔融特置郑公乡以示崇敬。后遂以“改乡名”为赞美人有学问之典。卢纶《送顾秘书献书后归岳州》:“岳阳贤太守,应为改乡名。”

  • 庾园

    庾信有数亩宅园,曾作《小园赋》记其风物,后因以“庾园”泛指园林。武元衡《闻相公三兄小园置宴以元衡寓直因寄上兼呈中书三兄》:“寒露潘省夜,木落庾园秋。”

  • 急手

    急速;马上。王梵志《杌杌贪生业》:“急手求三宝,愿入涅槃期。”

  • 刘伯刍

    【生卒】:755—815【介绍】:唐代诗人。字素芝。洺州广平(今属河北)人。刘迺子。进士及第。贞元中,辟淮南节度使判官。征拜右补阙。约元和三年(808),由考功员外郎迁考功郎中、集贤院学士。转给事中。

  • 说唐诗·山水胜迹

    张森生等编撰。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6月出版。本书介绍入选唐诗描绘的山水风光和名胜古迹的兴废变迁及有关人物的遗闻轶事。详参《说唐诗·爱国情思》。

  • 撞郎

    东汉郎官药崧率直忠诚,尝因事触怒明帝,明帝以杖击之,崧曰:“天子穆穆,诸侯煌煌,未闻人君自起撞郎。”事见《后汉书·钟离意传》。后因以“撞郎”为咏忠直之臣的典故。卢照邻《哭金部韦郎中》:“徒令永平帝,千

  • 旧唐书

    纪传体断代史书。原名《唐书》。后晋刘昫监修,张昭远、贾纬等著。二百卷。此书为现存最早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史籍,成书于后晋出帝开运二年(945)。内分本纪二十卷,礼仪、音乐等志三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卷。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