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诗词百科>万首唐人绝句

万首唐人绝句

①宋洪迈编撰。洪迈(1123~1202),字景庐,别号野处,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绍兴进士。生平著述甚富。有《容斋随笔》、《夷坚志》等。此书专收唐人绝句。其中七绝75卷,五绝25卷。末附六绝1卷。凡一百零一卷。前有洪迈自序,谓“身入老境,眼意倦罢,不复观书,唯时时教稚儿诵唐人绝句。”可见此书原只为儿童课读所用,后以一个偶然机会,才为宋孝宗所知,有意搜集,得以万首,遂为士林美谈。洪迈在自序中虽也指出唐人绝句在流传中的真假混淆,然其搜集过程中为凑万数,却又混入了许多伪作。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五说此书“上之重华宫,可谓博矣。而多有本朝人诗在其中,如李九龄郭震滕白、王岩、王初之属。其尤不深考者,梁何仲言也。”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二也说:“洪容斋所选唐人绝句,不择美恶,但备数耳。间多仙鬼之作,出于编稗小说,尤不可取。”后来王士禛更是每病其杂乱无次。然而,此书尽管有种种不足之处,或遗漏,或误收,但洪迈却是第一次对唐人的绝句作了一个系统的整理。自此书后,唐人绝句在宋非常流行。林清之、柯梦得、韩淲、赵蕃、刘克庄等人的唐绝选本纷纷问世,也可谓极一时之盛。有明嘉靖陈敬学仿宋刻本、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曾据之影印出版。明赵宧光、黄习远又曾加以整理、增补,撰成《增订万首唐人绝句》,1983年书目文献出版社曾据此校订排印出版,1984年又出版《万首唐人绝句索引》。王士禛在洪书基础上曾加精选,编成《唐人万首绝句选》②明赵宧光、黄习远编定,刘卓英校点。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5月初版,为《古籍选读丛书》之一种,80万字。《万首唐人绝句》,最早为南宋洪迈编辑,但编次太乱,遗漏也多。明人赵宧光、黄习远作了删正订补,有重编四十卷本,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刻印。此校点本即据赵本排印出版。黄习远《重刻〈万首唐人绝句〉跋》云:“共芟去(洪本)其谬且复者共二百一十九首,补入四唐名公共一百一人,遗诗共六百五十九首,总得一万四百七十七首。诗以人汇,人以代次,厘为四十卷。”其中五绝(含六绝)10卷,七绝30卷,收五绝2724首,六绝50首,七绝7793首,共计10567首。每首诗前都按卷标有诗号。本书前有《〈古籍选读丛书〉编辑说明》、《出版说明》、李长路《〈万首唐人绝句〉新印本前言》及赵宧光《〈万首唐人绝句〉刊定题词》、黄习远《重刻〈万首唐人绝句〉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诗序》。书后附录:《唐风四始考》、《唐绝发凡》、《重华宫投进札子》、《谢表》。

选集。宋洪迈编。是集编于孝宗淳熙年间,录唐人绝句五千余首。后又加补辑,至光宗绍熙三年(1192)编成。全书原为一百卷,每卷一百首,共得万首。凡七言绝句七十五卷,五言绝句二十五卷,末附六言绝句一卷。是书原为凑满万首之数,内容非常芜杂,有宋初人的诗混入,亦有截取律诗,作为绝句编入。但此书为唐人绝句做了第一次的搜集整理工作,虽名为选,实为唐人绝句之总汇。影响所及,专选绝句,遂成为宋人选唐诗之一途。是书传本多有残缺。明嘉靖中陈敬学翻宋刻本一百零一卷,百卷之数不缺,末附六言绝句另作一卷。其中十九至二十二卷均是百首,是为完本。郑振铎《西谛书跋》(附《西谛书目》后)称此本最为罕见。一九五五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即据国家图书馆藏本影印。明万历间赵宦光、黄习远以洪迈之书为底本整理增补而成四十卷,芟去其谬且复者共二百十九首,总得一万零四百七十七首。对原书编次多所改易,但仍称洪迈编。有明万历三十年(1602)刊本。一九八三年书目文献出版社据以校点影印,比较通行。次年,该社又出版由武秀珍、阎莉据该校点本所编《万首唐人绝句索引》。清代王士禛以此书冗滥,从中选出八百九十五首,编为《唐人万首绝句选》七卷,有各种通行本。

猜你喜欢

  • 少年行三首

    【介绍】:李嶷作。写羽林少年的侍猎情况。生动地塑造了一个举止洒脱、卓尔不群的羽林少年形象。殷璠评白:“嶷诗鲜净有规矩,其《少年行》三首,词虽不多,翩翩然佚气在目也。”(《河岳英灵集》)

  • 三车

    佛教用牛车、羊车、鹿车分别喻菩萨乘、声闻乘、缘觉乘。见《法华经·譬喻品》。后因以“三车”为咏佛理之典。李白《僧伽歌》:“真僧法号号僧伽,有时与我论三车。”

  • 月午树立影,一山惟白晓

    【介绍】:李贺《感讽五首》其三诗句。月午,月到中天。写月夜山林之景甚妙,“一山惟白晓”,被前人称为“奇句”(清马位《秋窗随笔》)。

  • 相星

    (xiàng—)星名。汉石申《星经》:“相星在北极斗南,总领百司。”古人认为它是世间宰相的象征,故诗文中多代指宰相。李德裕《郊坛回舆中书二相公蒙圣慈召至御马前仰感恩遇辄书是诗兼呈二相公》:“相星环日道

  •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介绍】:李商隐七绝诗《代赠二首》其一末二句。两句即景兴感,用未展的芭蕉和含苞的丁香象征男女双方固结不解的愁怀,既是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又是借物写人。作者移情入景,着重抒写人的主观感受,使景物富有象征

  • 王晙

    【生卒】:?—732【介绍】:唐代文学家。沧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人,徙家洛阳(今属河南)。弱冠明经擢第,调清苑尉。历永昌令,进殿中侍御史,出为渭南令。中宗景龙末,累转桂州都督,迁鸿胪大卿(或作少卿)

  • 父母国

    谓故国,故乡。语出《孟子·万章下》:“[孔子]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梁琼《昭君怨》:“回看父母国,生死毕胡尘。”

  • 萧詧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第三子。萧统早卒,萧詧不得嗣立,常怀不平,乃蓄聚货财,交通宾客,招募轻侠,以图大事。梁灭后,魏帝立詧为梁王,以为魏附庸,警于其国内自称皇帝。詧有文采,多著述,尤精于佛典。《周书》、《

  • 王衍

    【生卒】:899~926【介绍】:原名宗衍,字化源,许州舞阳(今属河南)人。五代前蜀先主王建之子。光天元年(918)即位,改名衍。在位九年。国破后降于后唐,前往洛阳途中被杀。追谥顺正公。世称后主。新、

  • 才调集

    后蜀韦縠编。十卷。选录唐180多家诗1000首,规模宏大。古律杂歌,各体兼收,然终以近体为多;初、盛、中、晚唐各期都有,又以晚唐为夥。选取标准以“韵高”、“词丽”(《才调集序》)相尚,收诗以秾丽蕴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