髳
古国名。一作髦。商周时南方小国。曾参与周武王伐纣。其地有谓在巴蜀(今巴东一带),有谓在髳州(今云南姚安县),有谓在邛笮间;有谓在茅津(今山西平陆县西南)。其后裔,一说为山僚、濮僚,今之仡佬。一说髳即苗,与今苗族有渊源关系。
古国名。一作髦。商周时南方小国。曾参与周武王伐纣。其地有谓在巴蜀(今巴东一带),有谓在髳州(今云南姚安县),有谓在邛笮间;有谓在茅津(今山西平陆县西南)。其后裔,一说为山僚、濮僚,今之仡佬。一说髳即苗,与今苗族有渊源关系。
旧时傈僳族结婚时送给舅家的礼金。傈僳族实行姑舅优先婚,女孩自幼许配给舅舅家做儿媳。舅家也很早就准备耳环、手镯等订婚礼物给小姑娘佩带,作为长大后必须嫁给舅家男孩的标记。只在舅家没有男孩可以匹配或不愿娶时
见“课役户”(1956页)。
古郡名。①战国赵武灵王置。秦、西汉治所在代县(今河北蔚县西南)。西汉时辖境相当于今河北怀安、蔚县以西,山西阳高、浑源以东内外长城间地及东洋河流域。北邻匈奴、乌桓、鲜卑等族,为北方要郡。常遭诸族侵扰,东
见“夷水”(759页)。
※奚族之一部分。唐代末年※契丹崛起,奚族为其所役属,后因不堪受虐,部分西迁妫州(今河北怀来)北山投唐,称“西部奚”,余部自阴凉河(今内蒙赤峰南锡伯河)移居古北口外琵琶川(今辽宁建昌县境)一带,称“东部
地名。位于甘肃省西南部。东接临夏、天水、武都,南邻四川阿坝,西连青海省黄南州、果洛州,北界青海黄南及临夏,辖夏河、碌曲、玛曲、丹曲、卓尼、临潭等县。汉属金城郡,唐属陇右道,元属巩昌路,明属洮州卫,清属
河流名。位于内蒙古赤峰县、林西县、巴林右旗。辽代以黑水著称。其沿河有黑水镇、黑河州等。明代称乌龙江,有黑水的含意。清代中期,西藏班禅额尔德尼喇嘛到巴林右旗认为乌龙江不祥。蒙古尚白改名为查干沐沦,意为吉
清代撒拉族地区名。即清水工、达速古工、孟达工、张尕工、夕昌工、崖曼工。指清雍正八年(1730)后,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期间青海循化(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东部撒拉族地区。“工”,突厥语音译,指村镇
即“昔刺斡耳朵”(1346页)。
见“周几”(14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