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武散官

武散官

武臣无职事或寄禄者。隋朝置上柱国以下十一等散实官,六品以下翊军等四十三号将军为散号官; 高祖开皇六年(586)又别置武骑以下八尉,正六品至从九品; 炀帝大业三年(607)皆罢,置建节以下等八尉,正六品至从九品。唐高祖武德七年 (624)置辅国、镇军二大将军,冠军以下共十将军为散号将军;太宗贞观十一年(637)更置骠骑大将军为从一品武散官,辅国、镇军二大将军为从二品武散官,冠军将军加大字及云麾以下、游击以上十将军为五品以上武散官; 又置昭武、振威以下八校尉、八副尉为六品以下武散官; 高宗显庆三年(658)又置怀化大将军、怀化将军、归德大将军、归德将军及中郎将、郎将、司阶、中候、司戈、执戟长上为正三品至从九品武散官,凡四十五阶,专授归唐之少数族政权首领。宋朝自骠骑大将军从一品至陪戎副尉从九品,凡三十一阶,仁宗康定二年(1041)定散官不系品位,神宗元丰五年(1082)罢置。金元皆置龙虎卫上将军以下三十四阶,金朝为正三品上至从九品下,凡仕至从二品以上至从一品者,皆用文资; 元朝为正二品上至从八品下,五品以上为宣授,以制任命,六品以下为敕授,由中书省署牒。明朝武官六品,散阶三十,有初授、升授、加授之别。

猜你喜欢

  • 官名。商代设置,为王管理酒。

  • 留中

    皇帝将臣下章奏留在宫中,或存档备查,或暂缓批答交议; 大臣亦借此陈述机密。明朝时为题奏文书处理方式之一。依制题奏批答,或下部议; 留于禁中不答不议,为留中。清朝制度,凡官员有奏章上呈,均需面交(或差小

  • 参谋部

    官署名。南京临时政府设置,见“参谋本部”。

  • 盐仓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 置,北周沿置。地官府司仓下大夫属官,掌各种盐类的收藏和保管,下设盐仓下士以佐其职。正二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罢。

  • 司卫寺正卿

    官名。见“司卫寺”。

  • 山阴司

    参见“山金司”。

  • 信使

    信使即使臣,也指传递文书信件的使者。《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喻巴蜀檄》:“陛下患使者有司之若彼,悼不肖愚民之如此,故遣信使晓喻百姓以发卒之事。”唐杜甫《送王十五判官诗》:“黔阳信使应稀少,莫怪频频劝酒杯

  • 永乐宫署

    指永乐宫中的官署。《后汉书·孝灵帝纪》:“五月庚申,永乐宫署灾。”注:“德阳前殿西北入门内永乐太后宫署灾。”

  • 资善

    官名。明建文(1399—1402)中,增置资德院为太子官属,于资德院下置,二人。成祖即位罢。

  • 新北厂

    官署名。明朝内府惜薪司所属机构,掌供应宫廷薪炭。设佥书、监工以督其事,皆以宦官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