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左街大功德使

左街大功德使

官名。又名左街功德使,唐德宗贞元四年 (788) 崇玄馆罢大学士后置,与右街大功德使总领僧、尼之籍及功役。宪宗元和二年 (807) 又以道士、女冠隶之。武宗会昌二年(843)以僧、尼改隶礼部主客司,六年复隶左、右街大功德使。

猜你喜欢

  • 金字圆符

    即金字圆牌。见“牌符”。

  • 领凭

    清朝吏部铨选制度。凡升选之外官赴任前,均由吏部发给文凭。到省后呈交督抚查验,称为领凭。吏部发给外官文凭,某月某省均有定章,领凭官员必须等到应发之月才能领取,谓之对月领凭。凡升选官赴任者,京官由吏部知照

  • 郎曹

    尚书省各部郎官别称。

  • 帅漕宪仓

    宋朝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四司简称。这是宋朝四个司的简称。宋朝各路设安抚司,掌军事及民政,称帅司;转运司掌财赋及谷物转运等事,称漕司;提点刑狱司掌司法刑狱和监察,称宪司;提举常平司掌常

  • 判太常寺事

    官名。北宋前期置,为太常寺长官,以两制以上充任。仁宗康定元年(1040),令兼领礼院之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复以太常卿为太常寺长官,遂罢。

  • 理船厅

    海关海事部理船科的洋员;又地方机构港务长亦称理船厅。见“海事部”。

  • 织室

    官署名。西汉初置东、西织室,成帝河平元年(前28)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置令、丞,隶少府。职掌皇室丝帛织造和染练。东汉省令,置丞。三国吴亦置。官署名,汉置,为少府所属官署,在未央宫(见《三辅黄图》)

  • 追锋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一班,普通六年(525)罢。武官名。南朝梁置,为加官、散官性质的将军,秩第十一班。

  • 三司巡官

    见“三司推官”。官名。见“三部判官”。

  • 一品

    官阶的最高一阶,自三国魏晋以后,官阶分为九品,最高的一阶为一品。《隋书·百官志中》:“三师、王、二大(指大司马和大将军)、三公为第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