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黄龙山

黄龙山

①在今浙江缙云县北十二里黄龙村。《明史·耿再成传》: “从取金华,为前峰,屯缙云之黄龙山以遏敌冲。” 即此。

②在今安徽贵池市北五里。《方舆纪要》 卷27贵池县: 黄龙山在 “府北五里,滨大江,有望江亭”。

③一名辅山。在今江西修水县西,与湖北通城县接界处。海拔1511米。《明一统志》 卷49南昌府:黄龙山“在宁县西一百八十里。相传吴黄武中,黄龙见此。或云山顶湫中有黄鱼能致风雨,岁旱祷之辄应”。

④在今湖北通城县东南五十里,与江西修水县接界。《舆地纪胜》 卷66鄂州: 黄龙山 “在通城幕阜山之东。顶有湫池,中有黄鱼二,能致雨,有瀑泉”。

⑤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明史·地理志》江夏县: “洪武三年四月,建楚王府于城内黄龙山。”

⑥在今陕西洛川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57洛川县“雄儿山” 条下: “又有黄龙山,在县南百三十里。”


(1)古山名。在今浙江省缙云县西。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耿再成取处州,驻兵黄龙山,山高险,再成树栅于其上,以遏敌势,即此。(2)又称梁山山地。在陕西省北部,介于黄河和北洛河之间。为黄土高原上的石质山地。西北—东南走向,海拔 1200~1500 米。主要由砂、页岩构成。 1400 米以上基岩裸露,余为连片的黄土覆盖。东侧黄河支流深切,形成许多峡谷;西侧河谷较开阔。主峰大岭(黄龙县与韩城市交界处),海拔 1783 米。同名高峰海拔 1196 米。为省内林区之一。东南麓和南侧煤矿丰富。


猜你喜欢

  • 野里庄

    又名野林庄。即今河北景县南二十四里野林庄乡。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49景州图: 南有野里庄。

  • 高口戍

    在今湖南望城县西北乔口镇。《水经·湘水注》: “湘水自高口戍东,又北,右会鼻洲。”杨守敬《水经注疏》 疑 “高口戍” 即 “乔口戍” 之讹。

  • 阿里雅拉克山

    在今新疆且末县东南。清宣统《新疆图志》卷67:卡墙河有三源,“一源出阿里雅拉克”。

  • 上庸山

    在今湖北竹山县西南。《方舆纪要》卷79竹山县:上庸山“在县西南四十里。上庸水出于此”。

  • 安得月河

    即今新疆民丰县东北安迪尔河。清宣统《新疆图志》卷67:安得月“源出南山,多源汇为三源,三源既合,北流为安得月河, 又北流伏于沙碛”。

  • 雹墟

    即今广西大新县西南宝圩乡。清光绪 《广西舆地全图》: 安平土州图: 西南有雹墟。

  • 宁省铁路

    即江宁铁路。在今江苏南京市内。清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元年(1907—1909)筑成从下关经鼓楼至万寿宫段,长11.9公里。1928年改称京市铁路。1935年延展至中华门,全长14.4公里。1958年被拆

  • 松浦镇

    ①亦作松北镇。即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北松花江北岸松浦镇。民国 《东北年鉴》: 呼海铁路(松浦至海伦) 以此为起点。②在今浙江慈溪市东南四十四里。明、清置巡司于此。《方舆纪要》 卷92慈溪县: 松浦镇 “

  • 耆阇寺

    耆一作祗。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内鸡鸣山西。《陈书·后主纪》: 祯明三年 (589),隋将贺若弼、韩擒虎等趋建康,陈后主遣 “樊毅屯耆阇寺”。即此。在今江苏省南京市鼓楼一带。隋开皇九年(589年)隋军伐陈

  • 岳吉牙来杂城

    即今西藏浪卡子县北白地。《清一统志 ·西藏》 卫地诸城: 岳吉牙来杂城 “在喇萨西南三百三十里”。藏语意为小威。为通后藏之交通要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