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湾岭
在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巴州乡。《清一统志·西宁府一》:艾湾岭“在碾伯县(今乐都)县界南巴州堡,高十五里,山半有泉, 自沙中出”。
在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巴州乡。《清一统志·西宁府一》:艾湾岭“在碾伯县(今乐都)县界南巴州堡,高十五里,山半有泉, 自沙中出”。
在今海南省文昌县东北。《清一统志·琼州府二》: 湄丘 “在文昌县东北五十里东昆溪北。丘狭而长,若堤然,延亘六七里。中藏一丘,隆然深秀。宋知军邢梦璜世居于此”。
在今安徽南陵县西北,为漳河支流。《方舆纪要》卷28南陵县:西港水“源出工山朗陵之南,合诸水北流,经县西,谓之西港,分流自西南水门入城,绕县前过东市为中港,籍山之水合焉。其出西北水门与西港合者,又北为后
即盐道山。在今山西永济市东南。《元和志》卷12虞乡县:“坛道山,一名百梯山,在县西南十二里。山高万仞,跻攀者百梯方可升降。故曰百梯山。”
一名坛头山。即今浙江象山县东南海中檀头山。《方舆纪要》卷92宁波府象山县“东门山”条下:“又南十里有大门、担子、石坛等山。或曰石坛山即坛头山,有南北壳、莱蓝等澳,可以避
①即今四川昭觉、金阳、布拖等县境之西溪河。为金沙江支流。常隆庆《雷马峨屏调查记》:西溪河“源出孟获山,流经昭觉城东,向南流汇三湾河之水,由打铁坝入金沙江”。②在今云南元谋县西。《清一统志·武定州》:西
一作宋邨。在今河南宝丰县东南三十五里。《方舆纪要》卷51:“宋建炎四年,牛皋邀败金人于宋村。”即此。在山东省文登市南部。面积135.1平方千米。人口4.37万。镇人民政府驻宋村,人口1.5万。元初,宋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属五开卫。治所即今贵州黎平县东南中潮镇。清废。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置,治今贵州省黎平县东南中潮镇。属五开卫。清康熙五年(1666年)废。
①在今北京市海淀区西北。西山支脉。清《日下旧闻考》卷102:“天宝山有茶棚庵、山神庙、七圣庙。”②在今福建建瓯市西北五十里。明嘉靖《建宁府志》卷3《山川》建安县:天宝山“在丰乐里。延袤五六十里,峰峦起
即今浙江永嘉县西北白泉乡北大若岩。为楠溪江风景名胜区。《方舆纪要》卷94温州府永嘉县“破石山”条:赤水山“在府西北百三十里。时有赤水出岩下,一名石室山,上有石室容千人,道书以为第十二福地,亦曰大若岩”
①唐景云二年 (711) 分瀛、幽两州置,治所在鄚县 (今河北任丘市北三十里鄚州镇)。辖境相当今河北保定、任丘二市及清苑、文安等县地。开元十三年 (725) 改名莫州。②唐渤海置,为鄚颉府治。治所在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