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武阳镇

武阳镇

①北宋熙宁七年 (1074) 省武阳县为镇,属融水县。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北六十里黄金镇武阳附近。明、清时置巡司于此。

②在今广东乐昌市西北武阳司村。明嘉靖八年(1529) 置巡司于此。


(1)古镇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北武阳。北宋属融水县。明、清时置巡检司于此。(2)今镇名。(1)在浙江省武义县东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66.2平方千米。人口6.8万。镇人民政府驻武阳,人口4.8万。老区在溪北,为主要商业区。溪南为新区。武周天授二年(691年)置县后历为县治。1930年置镇,以熟溪古名武阳川而名武阳镇。1946年改名壶山镇,以镇壶山得名。1950年更名城关镇,1958年改壶山公社,1961年复称壶山镇,1992年再名武阳镇。产稻、油菜籽、茶叶、蚕茧、竹木等。有机械、轧钢、金属拉丝、棉纺、服装、制伞等厂。有解放桥、熟溪桥、壶山桥相连。金温铁路经镇北。上松公路经此,永武公路终点。熟溪桥为宋建屋盖式古桥。镇东北金鞍山有明建发宝象龙塔。(2)在江西省瑞金市西南部。面积131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坪布圩,人口 4880。以处武阳地片名武阳圩。1950年为武阳、安福等乡,1958年合并设武阳公社。1984年改乡,1998年改设镇。产稻、甘蔗。有建材、家具、玻璃纤维等厂及钨矿。206国道经此。境内武阳桥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一桥”之称。(3)在江西省南昌县中部偏南。面积61平方千米。人口4.9万。镇人民政府驻武阳,人口 2500。以武阳渡得名武阳街。1949年属武阳等乡,1958年属东风公社。1968年设武阳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置镇。主产稻。有农机、农具、砖瓦、造纸等厂。公路西通县城、北接南峡公路。(4)在湖南省绥宁县东部。面积177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武阳,人口 3500。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置武阳寨,明设巡检司,因在武岗之阳得名。1956年设武阳乡,1958年为武阳公社,1984年置镇。产稻、木材、柑橘、茶叶。特产松香、竹笋、板栗、玉兰片。有茶叶加工、地板条、服装等厂。设有圩场,为县东部重要集镇和交通枢纽。有洞通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合思罕关

    又作合撒罕关。即化成关。今辽宁大连市甘井子区北南关岭。《金史·温迪罕达传》:“度今之势,可令濮王守纯行省盖州,驻兵合思罕,以系一方之心。”即此。

  • 望陵台 (臺)

    又名铜雀台。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三台村。东汉建安十五年 (210) 曹操筑。唐岑参《登古邺城》 诗: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 陵湖

    亦作艾陵湖。在今江苏江都市北邵伯镇东。《隋书·地理志》: 江都郡江阳县有陵湖。《明史·地理志》 扬州府江都县: “东北有艾陵湖。”

  • 湳定江

    即今越南北部之红河。南宋周去非 《岭外代答》 卷2安南国: “自邕州左江永平寨南行,入其境机榔县,过乌皮、桃花二小江,至湳定江,亦名富良江,凡四日至其国都,乃郭逵师所出也。”

  • 阳升江

    在今湖南攸县东二十里。《方舆纪要》卷80攸县:阳升江“源出县东百里之大乌山。又银坑水亦出焉,经县东五十里,合于阳升江,流入攸水”。

  • 西前旗

    俗称青海王旗。即和硕特西前旗。在今青海乌兰县东。后迁德令哈市东。

  • 猛撒

    即今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东北六十二里勐撒。明、清时与猛缅、猛猛合称 “三猛”,设土巡检司,属孟缅长官司。《方舆纪要》 卷119孟缅长官司:“猛撒最弱,近折而入耿马矣。” 傣语 “猛” 为地方,“撒” 为

  • 榆枣关

    明置,故址在今山西盂县北八十里御枣口村。《方舆纪要》 卷40盂县: “榆枣关在县东北一百十里,路亦通平山县,滹沱河所经也。”

  • 兆雅镇

    即今四川泸县东北兆雅镇。清嘉庆《泸州志》卷2:赵雅镇场在“州东北三十里”。在四川省泸县中部偏东。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4.3万。镇人民政府驻兆雅,人口 2900。清乾隆年间兴集,以明建兆雅公馆得名。1

  • 白杨口

    即白羊口。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四十里白羊城村。又称白羊口。即今北京市昌平区西白羊城。地当南北交通要冲,明代为守御重地。《明通鉴》: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俺答“以白羊口道狭,恐我军邀击,乃取昌平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