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牟县

大牟县

唐武德元年(618)置,属静州。治所在今四川南江县西南一百十里。 《寰宇记》卷140难江县:废大牟县“取县东三里大牟山为名”。贞观十七年(643)属巴州。永泰元年(765)属集州。北宋乾德五年(967)废。


古县名。唐武德元年(618年)析清化县置,治今四川省南江县西南。“取县东三里大牟山以为名”(《太平寰宇记》)。属巴州。永泰元年(765年)改属集州。北宋乾德五年(967年)废入难江县。


猜你喜欢

  • 白土冈

    ①在今江苏南京市东,钟山南麓。《六朝事迹编类》卷6“白土冈”条引《图经》云:“北连蒋山,其土色白,因名之。”《陈书·高祖纪》:梁绍泰二年(556),齐兵进及兒塘,“周文育、侯安都顿白土冈,旗鼓相望”。

  • 林虑县

    东汉延平元年 (106) 改隆虑县置,属河内郡。治所即今河南林州市。建安十七年 (212) 改属魏郡。三国魏属朝歌郡。西晋属汲郡。北魏太平真君六年 (445) 废入邺县。太和二十一年 (497) 复置

  • 宝关山

    在今云南大姚县西北。《清一统志·楚雄府》: 宝关山 “在白井司西一里。山高百仞,为行盐要路。土人以盐为宝,因名宝关”。

  • 南郑县

    ①战国秦置,为汉中郡治。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市东二里。《史记·项羽本纪》: 楚汉之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即此。据《水经·沔水注》: “ 《耆旧传》 云,南郑之号始于郑桓公。桓公死于

  • 白口城

    在今江西泰和县南。《陈书·高祖纪》:南朝梁大宝元年(550),“高祖遣杜僧明等率二万人据白口,筑城以御之,迁仕亦立城以相对”。《寰宇记》卷109吉州太和县: 白口城“在县东南二里。……今两旧城迹犹存。

  • 盖牟州

    唐置羁縻州,属安东都护府。治所在盖牟城 (今辽宁抚顺市劳动公园内古城)。后废。唐总章元年(668年)置安东都护府后置,治盖牟城(今辽宁抚顺市北)。至德后废。

  • 凤羽山

    即今云南洱源县西南罗坪山。《明一统志》卷86大理府:凤羽山“在浪穹县西南三十里。旧名罗浮山。相传蒙氏细奴逻兴时,有凤翔于此,故名凤羽。后凤死,每岁冬众鸟哀吊其上,故又名鸟吊,至今土人于鸟来时举火取之,

  • 珲春副都统

    清光绪七年 (1881) 置,属吉林将军。治所在珲春城 (今吉林珲春市)。辖境相当今吉林珲春、延吉两市相邻地区。宣统元年 (1909)裁。

  • 帆游山

    在今浙江瑞安市北与温州市接界处。《方舆纪要》卷94瑞安县:帆游山在“县北四十五里,东接大罗山,与永嘉县分界。为舟楫要冲”。

  • 杨古岭

    在今广东乐昌市西北。《清一统志·韶州府》:杨古岭“在乐昌县西北八十里。路通宜章,为入粤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