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城子镇

大城子镇

即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大城子镇)。清乾隆《钦定热河志》卷54建昌县:“大城子在大鹿沟东四十里,西有长寿山。”辽于此置利州及阜俗县。今有辽建大城子塔。


(1)在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北部、坤都河西岸。面积223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大城子,人口 5320。原名玛拉图。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改喀喇沁中旗,建公爷府。光绪十七年(1891年)旗札萨克汉罗扎布升为郡王,建府,俗称大城。1952年属大城子努图克,1956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农产玉米、高粱、谷子、小麦。有煤矿和修配、皮毛、粮油加工、酿酒等厂。平双公路经此。古迹有清建慈昭寺。(2)在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84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大城子,人口3500。后金时蒙古喀喇沁部游牧于此,伐木建城而居,称伊和浩特,汉语译为大城子。1949年为喀喇沁左旗治。1958年为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治。1953年设大城子镇,1958年改公社,1963年复镇,1969年复公社,1973年重设镇。主产蔬菜。有酿造、地毯、针织、汽车修理等厂。306国道经此。名胜古迹有辽代利州城遗址、金代佛塔、清代天成观。


猜你喜欢

  • 永康溪

    金华江支流。一名南溪。在今浙江永康市南。《元丰九域志》卷5:婺州永康、武义二县俱有“永康溪”。《方舆纪要》卷93武义县:永康溪“自永康县流入,又县本永康地,因名……北入金华县界而为南溪”。

  • 伯咄部

    又作汩咄。隋靺鞨七部之一。分布在今吉林松花江下游地区。《新唐书·北狄传》:“粟末部……依粟末水以居,水源于山西,北注它漏河;稍东北曰汩咄部。”唐并入渤海国。

  • 桐陈县

    唐武德三年 (620) 置,属桃州。治所在今安徽广德、郎溪二县境。七年 (624) 废入绥安县。

  • 大踪湖

    亦作大纵湖。在今江苏盐城市西南,与兴化市接境。南北径三十里,东西广十五里,与兴化分湖为界,南接鱼鲸湖,北达射阳湖。《元史·董搏霄传》:至正十四年(1354),搏霄“从丞相脱脱征高邮,分戍盐城、兴化。贼

  • 四州山

    ①即今湖南桂阳县北泗洲山。《方舆纪要》卷80常宁县“英头山”条下:“又四州山,在县南六十里。叠峤连云,望见四州,因名。”②在今陕西留坝县南,与武关驿对。《方舆纪要》卷56褒城县:四州山“山高耸。登其顶

  • 个旧县

    1913年改个旧厅置,后属云南蒙自道。治所即今云南个旧市。1929年直属云南省。1951年改设个旧市。旧县名。1913年改个旧厅置,治今云南省个旧市。1951年撤销,改设个旧市。

  • 天河岩

    在今湖南炎陵县西南。《方舆纪要》卷80酃县:“天河岩在县西南三十里。高峻为一邑之镇。”

  • 陆梁

    又作陆量。秦汉称五岭之南地区为陆梁。《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壻、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正义》:“岭南之人多处山陆,其性强梁,故曰陆梁。”古地区名。

  • 真武山

    ①亦名涂山、黄山。在今四川重庆市东南七里长江南岸。乾隆 《巴县志》 卷 1: 真武山“山势极高,云岩泉涧,鸟道曲盘,绝顶雄视两江,城如浮叶。澄鉴亭侧有万历二十三年铁柱。山左有真武庙。为郡城第一屏障,即

  • 马落

    在今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西北八十八里。1941年划属英属缅甸,1960年我国收复。傣语“马落”意为羊奶果树,因村有羊奶果树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