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设治局
1943年由上果洛地区析置,驻茶郎寺 (在今青海玛多县东南)。1946年裁撤。
1943年由上果洛地区析置,治今青海省玛多县东南茶郎寺。1946年撤销。
1943年由上果洛地区析置,驻茶郎寺 (在今青海玛多县东南)。1946年裁撤。
1943年由上果洛地区析置,治今青海省玛多县东南茶郎寺。1946年撤销。
①即今广东韶关市西北之武江。《水经·溱水注》:“(曲江)县东傍泷溪,号曰北泷水,水左即东溪口也。”②在今广东阳春市北。《方舆纪要》卷101阳春县:北泷水在“县北十里。东北诸溪涧之水,汇而西南流,入漠阳
即今浙江临海市东北三十六里东塍镇。民国《临海县志》卷4:乡市有东塍市。宋嘉定《赤城志》作东陈市。
在今新疆吐鲁番市西北约二十里、交河故城西土崖上。传为唐宋时代遗址。共有七窟:六为支提窟,一为毗诃罗窟。间有壁画。第五窟西壁上有突厥文题记。
唐武德四年 (621) 改会州置,治所在汶山县 (今四川茂县)。辖境相当今四川茂县、汶川、北川等县地。贞观八年 (634) 改为茂州。唐武德四年以会州改名,治汶山县(今四川茂县)。辖境约当今四川省茂县
一名鹦鹉湖,亦名东湖。在今浙江平湖市城区东。《续汉书·郡国志》 海盐县刘昭注:“案今计偕簿,县之故治,顺帝时陷而为湖,今谓为当湖。大旱湖竭,城郭之处可识。”
1940年由下果洛班玛、雅砻江上游及黄河沿岸一带析置,治所在白玉寺(今青海久治县西南白玉乡)。因驻地白玉寺为名。“白玉”藏语意为“吉祥”之地。1948年废。1940年由下果洛班玛、雅砻江上游及黄河沿岸
在今江苏武进县东南虞桥村。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阳湖县图: 东南有虞桥镇。
即今湖南衡南县 (驻衡阳市) 东南八十里廖田镇。清属清泉县。光绪 《湖南通志》 卷1清泉县图: 衡州府东南有廖田铺。
在今陕西府谷县北十五里。《方舆纪要》卷57府谷县:水塞山“两川夹流,山屹峙川中,因名”。
在今辽宁长海县东南,大耗子岛东北。明《辽东志》卷1:耗子岛在“(金州卫)城南四百里”。有大、小二岛,其西为大耗子岛。民国《奉天通志》卷83金县:小耗子岛在“城东一百八十里”。此记载较《辽志》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