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古城镇

古城镇

①即今河北阜城县东二十里古城镇。西汉为阜城县治。清同治《畿辅通志》卷99阜城县图:东有古城。

②即今福建长汀县西古城镇。《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瑞金县:古城镇,“《舆程记》:县东南水行四十里之古城。又陆行五十里至汀州府”。

③即今河南确山县北古城乡。民国《确山县志》卷1:“清顺治三年新编乡”中,“有集曰古城镇,在邑北二十里”。

④唐于故白牟县置,属金堂县。在今四川成都市东北城厢镇,一说在今金堂县西。北宋嘉祐间迁金堂县于此。

⑤即今四川平武县东南古城镇。清嘉庆《四川通志》卷89平武县:古城铺“在县东三十里”。


(1)在河北省阜城县中部。面积94.8平方千米。人口4.3万。镇人民政府驻古城,人口 4460。为春秋赵简子城、汉阜城县城,故名。1958年成立公社,1984年改镇。农产小麦、玉米、花生、棉花。有石棉瓦、油棉、汽车配件、木器、五金、灯具等厂。衡东公路经此。(2)在山西省阳高县中东南部。面积150.4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古城,人口 1400。因汉代在此筑城堡,故名。1953年设古城乡,1955年改镇。1958年改超英公社,同年并入安家皂公社。1961年设古城公社,1984年改镇。2001年下神峪乡并入。地处黄土丘陵区。产谷子、黍、高粱、马铃薯和豆类。有农机、制砖、皮毛加工、农产品加工等厂。阳大公路经此并接109国道。古迹有许家窑旧石器文化遗址、道人古城遗址、汉墓群。(3)在山西省山阴县东南部。面积156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山阴城,人口 2100。元在此筑城,因位处复宿山之北,故名。旧为山阴县治。1949年属山阴县二区。1953年设山阴城乡,1959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同年改镇。为区分于县名,故名古城。主产玉米、马铃薯,盛产甜菜、葵花子。有奶牛场及奶粉、乳制品、农机修理等厂。公路通应县、山阴等地。(4)在山西省襄汾县西北部。面积85.3平方千米。人口4.8万。镇人民政府驻古城,人口 7380。北魏为泰平县治所,北周为太平县治所,唐废。1949年属汾城县四区,1953年设古城乡,1958年属前进公社,1961年设古城公社,1984年改镇。2001年曹家庄并入。地处临汾盆地南部平川区。产小麦、玉米、棉花。有炼焦、炼铁、粮油加工、烟花等厂。公路通县城、临汾、乡宁等地。古迹有古太平关遗址。(5)在山西省垣曲县南部、黄河北岸。面积119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古城,人口 3600。北魏献文帝皇兴四年(470年)以来,历为白水县、亳城县、垣县、邰州、垣曲县等治所,1953年置城关镇,1958年为城关公社,1959年县政府迁往新城后,1965年改为古城公社,1984年改镇。2001年谭家乡并入。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有机械、造纸、玻璃器皿等厂。东济、古历公路在此交会。沿黄河有三处渡口通河南省。古迹有洪庆观、古商城遗址、春秋晋国瓠丘邑旧址等。(6)在黑龙江省克山县南部、乌裕尔河北岸。面积204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驻古城村,人口 2760。以境内有辽金时期古城堡而得名。1930年设古城镇,1938年改村。1946年改区,1952年改第七区。1956年改古城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镇。是县南部农副产品的集散地。主产大豆、小麦等。有农机修配等厂。公路通克山、依安等地。(7)在黑龙江省林口县中部。面积725.6平方千米。人口5.6万。镇人民政府驻古城村,人口1.6万。因有古城遗址得名。原称下亮子,1946年设古城区。1956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置镇。乌斯浑河流经。主产大豆。有林业资源。特产木耳、人参等。有木材加工、建材等厂。图佳铁路、201国道经此。(8)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南部。面积89平方千米。人口4.4万。镇人民政府驻古城集,人口1.1万。《亳州志》载:“王莽析城父县置思善县旧址,俗称古城。”1948年设古城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与油河乡、铁佛乡合并置镇。产小麦、玉米、油菜籽、棉花、大豆、烟叶等。集东南苏赵林场产酥梨。有粮食加工、榨油、化工、造纸、桐木加工、建筑材料等厂。亳龙公路经此。(9)在安徽省肥东县东北部。面积40.5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古城集,人口 1820。传为三国魏筑滁阳城遗址,后成集,故名。1949年设古城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设乡,1992年置镇。产稻、小麦、大麦、油菜籽、花生、打瓜子。有机械、砖瓦、油料加工等厂和砂石场。为县东北部较大集市。梁界公路经此。镇南吴大墩有商周文化遗址。(10)在福建省长汀县城西北部,与江西省交界。面积238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古城,人口 3550。《舆地纪胜》汀州:“五代王延政时于州西五十里筑城,以防江南兵,今号古城。”1958年置古城镇,同年改红旗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复镇。产稻、竹木、土纸。设省际农贸市场。厦隘公路经此。(11)在江西省井冈山市西北部、龙江河畔。面积47.5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政府驻古城,人口 1300。元代曾为永宁县治,后县治迁雅冈称新城,老县城因名古城。1949年属古城等乡,1958年设古城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改设镇。2000年划归井冈山市建制。产稻、甘薯、油菜籽等。有水电站及农机、活性炭、铁业等厂。319国道经此。纪念地有古城会议旧址。名胜古迹有永宁古县治遗址和文风塔。(12)在山东省沾化县西部。面积72.2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古城,人口 4330。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至1957年,该镇历为招安、沾化县治所,故名古城。1945年解放后设区,1957年建城关镇。1958年建城关公社,1982年更名古城公社。1984年改建古城镇。沟盘河流经。产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枣等。有铁木、建材、农机、面粉、油棉等厂和建筑安装公司。205国道和永馆、山广公路经此。(13)在山东省莘县东南部、金堤河左岸。地处莘县、阳谷和河南省的范县、台前四县交界处。面积76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人民政府驻古城,人口1万。据《范县县志》记载,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范县迁治于此,1956年迁出,此处遂改名古城。1949年为范县城区。1963年划归莘县,为古城区。1971年为古城公社,1984年置古城镇。2001年舍利寺乡并入。金堤河、孟楼河流经。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畜牧业以饲养猪、牛、羊、鸡为主。特产“鸳鸯饼”(俗称“猪肉锅饼”)。有建筑、建材、粮食加工、酿造等业。莘高、阳范公路经此。(14)在河南省禹州市东部。面积53.8平方千米。人口4.5万。镇人民政府驻古城,人口 3170。古为雍氏城、雍梁城,为轩辕黄帝臣雍父作杵臼所封地。三国魏司马懿曾屯兵于此,称司马古城。1961年设区,1968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改镇。产小麦、玉米、甘薯、烟叶等。有水泥、石灰、石料、机械、榨油、面粉等厂。郑南公路经此。古迹有古城遗址。(15)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东南部,东与广东省为界。面积118平方千米。人口5.3万。镇人民政府驻古城圩,人口750。因古南河县治此,故名。原属清湖公社,1961年析置古城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置镇。产稻、薯类、甘蔗、花生、大豆、荔枝、龙眼、橡胶、茶叶等。有爆竹、农机、建材、化工、滑石加工、铸铁、榨油等厂。有农贸集市。公路通岭咀、盘龙、车田。水路通博白县文地、广东省廉江县河唇等地。(16)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中部偏南。面积44平方千米。人口2万。镇人民政府驻横山街,人口650。以昔政区名得名。1950年为古城乡。1958年改英雄公社,1960年改为古城公社。1962年改区,1966年复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置镇。产稻、玉米、甘薯等。有农机厂和车缝社。设有农贸市场。公路通县城及钟山县望高镇。(17)在四川省平武县东部。面积195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古城,人口 2900。汉刚氐道治所。西魏至唐初为平武县治,故名“古城”。有回族。1950年为古城乡,1958年为古城公社,1984年复为古城乡。1992年古城、白草、水田三乡合置古城镇。有木材加工、皮革、制糖等厂及小水电站。县东农副产品集散地。绵江平、平青公路经此。(18)在四川省郫县北部。面积17.8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马街,人口 3500。因驻地场北有古城遗址得名。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出土石碑,记三国蜀将魏延在此骑马,名马镇。同治初改马街。后为古城乡。1992年并入三道堰镇。后又析出设乡。2000年建镇。盛产韭菜、圆根萝卜。竹编、藤编、棕编等手工艺品著名。有发电站、天然气站等。郫彭二级公路经此。有古城遗址。(19)在云南省宜良县中部。面积138.6平方千米。人口4.3万。镇人民政府驻北古城,镇区西临东河,东靠土主山,人口 2550。元于此置邑市县。明弘治三年(1490年)废入路南州,后人因称古城。1951年为宜良县一区。1956年为古城乡。1958年为盘江公社。1961年为古城区,1966年为公社,1983年复区,1987年置镇。产稻、蚕豆、小麦、玉米、烤烟、油菜籽、板栗、枣、苹果、桃、梨等。有水泥、酿酒、建筑、农机修理及铁、木加工等企业。境内驻有市氮肥厂、县水泥厂和钢铁厂。南昆铁路经此并设站,有公路南接昆那公路。(20)在云南省晋宁县北部、滇池西岸。面积40.2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恢厂,人口1.4万。以境内有下方古城得名。1950年前为河西乡。1953年为晋宁县二区。1958年属卫星公社。1961年为古城公社。1984年为河西区。1987年置古城镇。地势三面环山,东临滇池。产稻、蚕豆、小麦、油菜籽、烤烟。盛产莲藕、慈姑、茭白。养殖业较发达。有采矿、建筑、建材、化肥等企业。其西有昆阳铁路支线中谊村火车站。安昆公路经此。古迹有三圣宫,内有记载滇池水位的石碑。(21)在陕西省西乡县中部。面积84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古城村,人口370。系古西乡县治,故名。东汉永元七年(95年)为定远侯班超封邑,筑定远城(又名平西城、平阳城)。西晋曾为西乡县治。1996年二郎、三郎乡合并设古城镇。主产稻、玉米、油菜籽,盛产茶叶、烤烟、油桐。有食品、制茶、建材、粮油加工等厂。有西镇牛良种场。210、316国道在此相交。(22)在陕西省洛南县南部。面积98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古城街,人口 2960。原名武谷川。东晋太和三年(368年)至隋大业十一年(615年)先后为拒阳、洛南县治所。宋至清为故县镇。民国时更今名,后撤镇称古城街。1949年设古城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设乡,1985年复设镇。主产玉米、小麦,盛产天麻、烤烟、核桃,特产柳条簸箕。洪箭公路经此。(23)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西南部、茹河西岸。面积227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古城,人口500。曾为西汉朝那县、金东山县、元广安州治,故名。1958年设古城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置镇。产小麦、玉米、马铃薯及苹果、梨、蕨菜、花椒。有农具、地毯、淀粉等厂。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此,曾激战于古城川。宝中铁路经此并设站。固彭、固草公路交会境内。


猜你喜欢

  • 钧台 (臺)

    一名夏台。在今河南禹州市南。《左传》: 昭公四年 (前538),“夏启有钧台之享”。杜注: “河南阳翟县南有钧台。” 《续汉书 ·郡国志》:颍川郡阳翟县 “有钧台”。

  • 归义镇

    在今湖南汨罗市东南。明置巡司于此。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中东部,北濒义昌河,东通广东省。面积175平方千米。人口6.2万。镇人民政府驻新圩,人口1.1万。以旧归义州得名。1951年为岑溪县七区,195

  • 珠溪场

    即球溪场。在今四川资中县西北球溪镇。清嘉庆 《资州直隶州志》 卷3: “球溪场在州西一百里。龙结镇涧水流经场后三里许至小三江口与四眼桥涧水合,更东流十里入资江,商舶往来,颇称要会。”

  • 木赖山

    在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境。一说在今内蒙古五原县东北。《周书·突厥传》:西魏废帝二年(553),“科罗号乙息记可汗,又破(邓)叔子于沃野北木赖山”。古山名。《北史·突厥传》作赖山。约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

  • 北海军

    北宋建隆三年(962)于北海县置,治所即今山东潍坊市。乾德三年(965)升为潍州。

  • 大赤县

    元置,治所在今云南宜良县西。后废。古县名。元置,治今云南省昆明市东长水。属中庆路。元至元中废入宜良州。

  • 大浪泵

    即今台湾省台北市西北大龙峒,在淡水河与基隆河会合处之南。本高山族凯达格兰平埔人大浪泵社。清嘉庆七年(1802)改称大隆同。同治间又改大龙峒。连横《台湾通史·开辟纪》:明天启六年(1626),“西人始至

  • 峤南

    指岭南地区。今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及越南北部。《后汉书· 马援传》: 建武十九年(43),援率大军攻征侧余部,“自无功至居风,斩获五千余人,峤南悉平”。此指今越南北部。南宋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杂志

  • 天房

    亦作天堂、天方。又名默伽、麻嘉。即今沙特阿拉伯之麦加,为伊斯兰教圣城。《元史·郭侃传》:丁巳岁(公元1257年),攻乞石迷部,“又西行三千里,至天房,其将住石致书请降,……住石果来邀我师,侃与战,大败

  • 乌斯河

    今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南境叶尼塞河上游支流乌斯河。《元史·地理志》:“乌斯,亦因水为名,在吉利吉思东,谦河之北。其俗每岁六月上旬刑白马、牛、羊,洒马乳,咸就乌斯沐涟以祭河神,谓其始祖所从出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