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侯官县

侯官县

①西汉置,属上郡。方位缺考,当在今陕西省北部或内蒙古境。后废。

② “侯” 一作 “候”。东汉末置,属建安郡。治所即今福建福州市。西晋为晋安郡治。隋开皇九年(589) 改为原丰县,十二年 (592) 改为闽县。唐武德六年 (623) 复分闽县置,属泉州,治所在今闽侯县东南侯官镇。八年 (625) 废。长安三年 (703) 复置,仍属泉州。贞元五年 (789) 移治今福州市,为闽州治。元和三年 (808) 又废。五年再置,属福州。五代闽龙启元年 (后唐长兴四年,933) 改为闽兴县,永和元年 (后唐清泰二年,935) 复旧为长乐府治。五代汉乾祐元年 (948) 为福州治。元为福州路治。明、清为福州府治。1913年3月和闽县合并为闽侯县。

③东汉置,为张掖属国治。治所约在今甘肃高台县境。后废。


古旧县名。侯,又作候。东汉末置,治今福建省福州市。属建安郡。西晋属晋安郡。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为原丰县,十二年易名闽县。唐武德六年(623年)复分闽县置,属泉州。治今福建闽侯县驻地甘蔗镇东南侯官镇,八年废。武周长安三年(703年)又置,仍属泉州。贞元五年(789年)移治今福州市。元和三年(808年)又废,五年再置,属福州。五代闽龙启元年(933年)改为闽兴县,永和元年(935年)复侯官县。元侯官县与闽县同为福州路治。明、清同为福州府治。自唐贞元后,辖州、路、府治西境。1913年与闽县合并,改设闽侯县,取闽、侯官二县首字为名。1933年仍分闽侯县置,治今闽侯县西北白沙镇。1934年复与闽县合并为闽侯县。


猜你喜欢

  • 莫城

    在今江苏江阴市东南长寿镇南。《寰宇记》卷92江阴军江阴县: “古既阳城在县东四十里。汉时莫宠所筑,捍海贼翟马,因名莫城。”

  • 滃山

    在今贵州福泉县北六十里。 极幽峻。 明郭子章《黔记》 卷8:滃山 “山高林深, 雾滃郁”。

  • 白泥市

    即今广东三水市南白坭镇。雍正《广东通志》卷18:三水县有白泥墟。清有外委把总驻守。

  • 丫岩砦

    在今江西横峰县东五里。明属兴安县,置巡司于此。

  • 万荣东岳庙

    在今山西万荣县(解店)东南隅。创建于唐贞观年间。元代重建。明、清多次重修。有飞云楼、午门、南天殿、享亭、东岳殿、寝宫等六座建筑。主体建筑飞云楼为清乾隆十一年(1746)重建,位居山门内。形体壮丽,结构

  • 宥州路

    西夏置,治所在宥州 (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东南城川乡古城)。《宋史·夏国传》: “元昊置十二监军司: 左厢宥州路五万人,以备鄜、延、麟、府。”

  • 上界山

    又名葴山、中阴山、中阳山。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五十里。《水经·瀙水》:“瀙水出��阴县东上界山。”郦道元注:“《山海经》谓之视水也。郭景纯注:或曰视,宜为瀙,出葴山:许慎云,

  • 板石山

    在今湖北浠水县北。《舆地纪胜》 卷47蕲州: 巴河 “源出板石山”。《方舆纪要》 卷76蕲水县:板石山 “在县北,巴水出于此”。

  • 车部

    宋大理置,为教合三部之一,属最宁府。在今云南砚山县东北六十里阿基。元代属临安等处宣慰司。明代属教化三部长官司。

  • 月浦镇

    即今上海市宝山区西北月浦镇。《方舆纪要》卷24苏州府嘉定县:月浦镇“因水而名。顾泾巡司置于此”。《清一统志·太仓州一》:月浦桥“在宝山县东月浦镇,一名步月。元虞集尝泊舟玩月于此”。在上海市宝山区陆境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