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歧路亡羊

歧路亡羊

比喻事理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因而找不到真理。杨朱的邻居跑失了一只羊,不但他们全家出动,而且还请杨朱的仆人也一块去找。杨朱问道,跑了一只羊,怎么要那么多人去找。邻居说,岔路太多。一会儿,人们纷纷回家。杨朱问,找到羊了吗?邻居说,没有找到。杨朱又问,怎么这么多人还没找到。邻居说,岔路上又有岔路,不知它跑到哪条路上,只好回来了。杨朱听了,深有感触,脸色严峻,半晌不说话,整天不露笑容。他的学生们觉得十分奇怪,问他,羊是不值钱的家畜,又不是你的,而你却为此而影响情绪,为什么?杨朱仍不回答,学生们不知如何是好。他的学生孟孙阳出来后把此事告诉了心都子。过了几天,心都子与孟孙阳一起去见杨朱,问他道,从前有弟兄三人游学齐鲁,一起向一个老师学习了仁义之道后回到家中。他们的父亲问他们,什么叫仁义之道。大哥说,仁义之道使我爱惜自己生命而鄙薄功名。二哥说,仁义学说使我舍弃生命以成名。三弟说,仁义之道使我既保护自己又能成名。弟兄三人同向一师学习,而学习心得却完全相反,谁对谁错?杨朱说,有一个在河边居住的人,了解水性,又敢于下水,靠摆渡为生,挣钱能养一百口人。许多人都前来拜他为师,可是后来被水淹死的几乎一半。他们本意是学习游泳,而不是学淹死,可是结果竟然如此不同,你看哪个对呢?心都子没作声便退了出来。孟孙阳责怪他道,你为什么问得那样拐弯抹角,老师又说得那么古怪,都把我搞糊涂了。心都子说,大路因为岔道太多而跑失了羊,学者因为理解不一致而丧失生命。学问本源只有一点,而其末流则差异甚大。只有使分歧的末流回到本源上,才不会有得失差别。你生长在老师门下,学习他的学说,对于他的这些比喻你都不懂,实在可悲啊!

【出典】:

列子·说符》:“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弟子孟孙阳出,以告心都子。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入而问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仲曰: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叔曰:仁义使我身名并全。彼三术相反,而同出于儒,孰是孰非邪?’杨子曰:‘人有滨河而居者,习于水,勇于囚,操舟鬻渡,利供百口,裹粮就学者成徒,而溺死者几半。本学泅不学溺,而利害如此,若以为孰是孰非?’心都子嘿然而出。孟孙阳让之曰:‘何吾子问之迂,夫子答之僻?吾惑愈甚。’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如是。唯归同反一,为亡得丧。子长先生之门,习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邓彪传》:“统之方轨易因,险途难御,故昔人明慎于所受之分,迟迟于歧路之间也。”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3:“而诸儒之言,故为纷纠,徒俾歧路亡羊。吾以此等区处,一字不审,则入迷津。”


其他 亡,丢失。岔路多而跑失了羊。比喻事理复杂、多变,不易获得真知。语本《列子·说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3:“而诸儒之言,故为纷纠,徒俾~。”△多用于表示事理规则方面。也作“多歧亡羊”。


【词语歧路亡羊】  成语:歧路亡羊汉语词典:歧路亡羊

猜你喜欢

  • 卓氏寡

    《史记.司马相如传》:“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西汉时,司马相如游临邛,富人卓王孙家有女

  • 桐乡

    源见“桐乡归葬”。赞扬官吏在任行惠政,有遗爱。晋潘岳《河阳县作》诗之一:“齐都无遗声,桐乡有余谣。”【词语桐乡】   汉语大词典:桐乡

  • 筌相

    筌(quán权):捕鱼用的竹器。此典为陈升之得鱼忘筌之事。陈升之(1011-1079年)宋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初名旭,因避神宗嫌名,遂以字“升之”行世,改字旸权。仁宗景祐进士。历知封州、汉阳军,累

  • 黑漆皮灯笼

    元代歌谣中讽刺官吏贪赃纳贿,置民间疾苦于不问,谓之“黑漆皮灯笼”。元代陶宗仪《辍耕录》卷十九记载:元朝至正年间,朝廷遣使去各地了解民间疾苦,使者却贪赃纳贿,恣肆搜刮,于是百姓讥刺道:“官吏黑漆皮灯笼,

  • 棘寺

    大理寺的别称。大理寺是掌刑法之官。传说古代听讼断狱都在槐树棘木之下,因此称司法机关为“槐宫棘寺。”《旧唐书.刑法志》:“古者断狱,必讯于三槐九棘之官。”宋代祝穆《事文类聚》:“大理称棘寺,卿为棘卿。”

  • 探黑白丸

    源见“探丸借客”。喻指奸猾不法之举。宋苏轼《约公择饮是日大风》诗:“偷儿夜探黑白丸,奋髯忽逢朱子元。半年群盗诛七百,谁信家书藏九千?”

  • 不知何许人也

    何许:何处。 不知道是哪里人。 常用以称述来历不明的人。语出《文选.张衡〈思玄赋〉》“尉庞眉而郎潜兮”李善注引《汉武故事》:“颜驷不知何许人,汉文帝时为郎。”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

  • 鼎分三足

    见“鼎足三分”。【词语鼎分三足】  成语:鼎分三足汉语大词典:鼎分三足

  • 我黼子佩

    喻夫妻同享富贵。汉代扬雄《琴清英》:“祝牧与妻偕隐,作《琴歌》云:‘天下有道,我黼子佩;天下无道,我负子戴。’”黼( ㄈㄨˇ fǔ 府):古代礼服上黑白相间的花纹,这里用作动词。意为世治则做官,世

  • 诗肠鼓吹

    源见“双柑斗酒”。指诗兴大发。明张景《飞丸记.盟寻泉石》:“挈双柑往听莺传,诗肠鼓吹如劝。”偏正 鼓吹,原指乐器,借指鸟声。比喻激发写诗兴致的音乐。唐·冯贽《云仙杂记·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戴颙春携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