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拾人涕唾

拾人涕唾

义同“拾人牙慧”。喻蹈袭他人言论、意见的余绪。宋代严羽《沧浪诗话.答吴景仙书》:“仆之《诗辨》……是自家闭门凿破此片田地,即非傍人篱壁,拾人涕唾得来者。”


述宾 比喻抄袭、重复别人的言论或意见。宋·严羽《沧浪诗话·答吴景仙书》:“仆之《诗辨》……是自家闭门凿破此片田地,即非傍人篱壁、~得来者。”△贬义。多用于言论方面。→拾人牙慧 拾人牙后 人云亦云 ↔别出心裁 独辟蹊径 独树一帜。也作“拾人唾涕”、“拾人唾余”、“拾人余唾”。


【词语拾人涕唾】  成语:拾人涕唾汉语词典:拾人涕唾

猜你喜欢

  • 带减腰围

    源见“沈约瘦”。形容愁病瘦损。宋辛弃疾《木兰花慢》词:“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其他 形容病体瘦削。语本《梁书·昭明太子统传》:“体素壮,腰带十围,至是减削过半。”宋·辛弃疾《木兰花慢》:“安得

  •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同“卧榻之侧,岂容鼾睡”。《红楼梦》七六回:“你可知宋太祖说的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他们不来,咱们两个竟联起句来,明日羞他们一羞!”

  • 三至之谗

    源见“曾参杀人”。谓流言诬陷。《后汉书.班超传》:“身非曾参而有三至之谗,恐见疑于当时矣。”【词语三至之谗】  成语:三至之谗汉语大词典:三至之谗

  • 老罴高卧

    源见“老罴当道”。喻壮士猛将在野,豪气未露。宋王安石《辄次公辟韵书公戏语申之以助发一笑》诗:“老罴岂得长高卧,雏凤仍闻已间生。”

  • 书中有女颜如玉

    见〔书中自有颜如玉〕。

  • 损之又损

    《庄子.知北游》:“故曰: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本谓日去其华伪,以归于纯朴无为。后用为盛满时戒惧谦抑之意。并列 一天一天地减损虚伪浮华,最终归于纯朴无为。《老子》:“为

  • 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

    恃:凭借。 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进攻,而要依靠自己有使敌人无法攻破的充足力量。 后引申到为人处世方面,强调自身建设的重要性。语出《孙子.九变》:“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

  • 口珠

    《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大儒胪传曰:‘东方作矣,事之何若?’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儒(而)以金椎控其颐,徐别其颊,无伤口中珠!’”后以“口珠”喻诗词佳句。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 传檄而定

    东汉.班固撰《汉书.蒯通传》载:秦末,楚汉初起,原陈胜部将武臣攻取赵地,自号武信君,赵国各边城十分震恐。范阳人蒯通跑去劝说武臣,告诉他范阳令徐公想率先投降,并建议:“为君计者,莫若以黄屋朱轮迎范阳令,

  • 不分牛

    《庄子.秋水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秋水暴涨,黄河盈满,使涯岸变宽,隔水远看,不能分辨牛马。后用为咏水面宽阔、隔岸看不清事物之典。唐.孔德绍《王泽岭遭洪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