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六州铸错

六州铸错

同“六州铁铸”。清唐孙华《读梅村先生鹿樵纪闻有感》诗:“六州铸错空销铁,九品论材只采金。”


【典源】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四:“中和中,魏博帅罗弘信,初为本军步射小校,……累加至太尉,封临淮王。弘信卒,子绍威继之,与梁祖通欢结亲,情分甚至。先是,本府有牙军八千人,丰其衣粮,动要姑息,时人云:‘长安天子,魏府牙军。’主使频遭斥逐,由此益骄。绍威不平,有意翦灭。因与汴人计会,诈令役夫肩笼内藏器甲,扬言汴葬罗氏之女。绍威密令人于兵仗库断弓弦并甲襻,夜会汴人,擐甲持戈,攻杀牙军。牙军觉之,排闼入库,而弓甲无所施勇也。全营杀尽,仍破其家。人谓牙军久盛,宜其死矣。绍威虽豁素心,而纪纲无有,渐为梁祖陵制,竭其帑藏以奉之。忽患脚疮,痛不可忍,意其牙军为祟,乃谓亲吏曰:‘聚六州四十三县铁,打一个错不成也。’”《资治通鉴·唐昭宣帝天佑三年》亦载。

【今译】唐代末年罗绍威继其父为魏

博节度使,与驻守汴州的朱温(全忠)结亲,来往亲密。魏博有从六个州招募来的牙军(卫队)八千人,待遇优厚,挟制长官,甚至将派来的长官赶走,十分骄横。罗绍威想铲除他们,就与朱温定计,将武器库内的弓甲弄坏,然后与朱温军内外配合,将牙军全部消灭。罗绍威虽然心愿实现,但朱温借机向罗不断索要财物,弄得仓库都空虚了。罗很后悔,对亲信人说:“将六州四十三县的铁聚在一起,也打不成这么大的一个错。”错本为锉刀,双关语指错误。

【释义】 后以此典指造成重大错误、失误。

【典形】大错惊心、九州大错、六州铸错、天下无此错、铁铸六州、无铁打错、铸错、铸九州错、铸六州铁、铸铁、十州铸铁、聚错奈错何、铸就相思错、二十四州铁、一错铸六州、铸大错、打大错。

【示例】

〔大错惊心〕 清·严复《题孙师郑感逝》:“大错惊心铸六州,土崩何日奠金瓯。”

〔九州大错〕 明·杨慎《渔家傲·寄李中溪》:“眠食求仙多错误,君记取,九州大错休教铸。”

〔六州铸错〕 清·唐孙化《读梅村先生鹿樵纪闻有感》:“六州铸错空销铁,九品论材只采金。”

〔天下无此错〕 宋·陆游《舒悲》:“老病始悔叹,天下无此错。”

〔铁铸六州〕 清·黄遵宪《述闻》之五:“铁铸六州成大错,衣香七市付沉灰。”

〔无铁打错〕 宋·陆游《书感》:“历思从来事,无铁可打错。”

〔铸错〕 宋·范成大《次韵陈季邻户部》:“拍手百年休铸错,盖头一把暂诛茅。”

〔铸九州错〕 清·秋瑾《柬某君》之一:“伤心铁铸九州错,棘手棋争一着难。”

〔铸六州铁〕 清·丘逢甲《海军衙门歌》:“楼船又属今将军,会须重铸六州铁。”

〔铸铁〕 清·王摅《掷钵庵》:“当时误国者,铸铁无此错。”


猜你喜欢

  • 潘面

    源见“潘安貌”。喻男子美仪容。清李渔《奈何天.虑婚》:“常笑文人偃蹇,枉自有宋才潘面,都贫贱。”

  • 随厮养

    《史记.张耳陈余传》:赵王武臣为燕军所囚,十余使者去燕,均被杀。一厮养卒主动赴燕军,游说燕将。指出张耳、陈余“‘此两人名为求赵王,实欲燕杀之,此两人分赵自立。夫以一赵尚易燕,况以两贤王左提右挈,而责杀

  • 有待江山

    唐.杜甫《后游》:“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诗句用拟人手法,仿佛山水花柳也有性灵,对人脉脉含情。后常以此语咏风光美好。元.任昱〔双调.沈醉东风〕《信笔》:“有待江山信美,无情

  • 金茎玉露

    西汉.司马迁《史记.孝武本纪》:“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唐.司马贞《索隐》引《三辅故事》:“建章宫承露盘高三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汉.班固《西都赋》

  • 桐叶之信

    源见“桐叶之封”。指帝王封拜的符信。《南史.宋武帝纪》:“叟诣帝曰:‘成王不负桐叶之信,公亦应不忘司马之言。’”【词语桐叶之信】  成语:桐叶之信汉语大词典:桐叶之信

  • 帝秦

    源见“鲁连蹈海”。谓屈己臣服。傅尃《感怀》诗:“枉劳奔走十年身,兴汉谁知竟帝秦。”【词语帝秦】   汉语大词典:帝秦

  • 绿杨两家春

    《南史.陆慧晓传》:“慧晓与张融并宅,其间有池,池上有二株杨柳。(何)点叹曰:‘此波便是醴泉,此木便是交让。’……(刘)琎清介士也,行至吴,谓人曰:‘吾闻张融与慧晓并宅,其间有水,此必有异味。’故命驾

  • 木雁中

    同“木雁之间”。元袁桷《善之佥事兄南归述怀百韵》诗:“自取木雁中,俯首供偌唯。”

  • 劝惩

    源见“劝善惩恶”。指奖罚,奖惩。宋曾巩《宜黄县县学记》:“师友以解其惑,劝惩以勉其进。”《清史稿.食货志一》:“初定劝惩之例,限年之法甚严。”【词语劝惩】   汉语大词典:劝惩

  • 救火扬沸

    水沸滚时只管高扬沸水而不去抽薪灭火,比喻只治标不治本,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史记.酷吏列传》:“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司马贞《索隐》:“言本弊不除,则其末难止。”连动 扬沸,舀开水。为了灭火却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