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令五申

三令五申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即后世所传的《孙子兵法》),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勒,约束,统帅。勒兵,指指挥兵士演阵作战)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铁钺(古代军法用以杀人的斧子),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

春秋时,吴王阖庐使孙武指挥宫庭妇女操演战阵,想观看孙子治军是否有方。孙武公布操练的约束后,三令五申,向宫女们提出要求,宣明法纪。一经演习,宫女们却嬉笑不能执行军令,于是斩左右队长,以严肃法纪,然后演阵无不中肯。由此可见孙子治军的严明。

后因以“三令五申”用指再三告诫。

汉.张衡《东京赋》:“三令五申,示戮斩牲。”(见《文选》卷三赋乙)又《文选》“东京赋”注引《尹文子》:“将战,有司请诰誓,三令五申之,既毕,然后即敌。”


并列 令,命令。申,表达,说明。再三地命令与说明告诫。语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约束既布,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谌容《人到中年》:“中央~,要珍惜人才,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改善科技人员待遇,总不能到了下边就变成一句空话吧!”△用于上级对下级。→再三告诫


解释令:命令。申:告诫。形容再三命令与告诫。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斧钺,即三令五申之。”

孙武是春秋时著名的军事家,他因为通晓兵法受到吴王阖闾的接见。阖闾说:“你写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能用来试试练兵吗?”孙武说:“可以。”阖闾又说:“能用妇女来试试吗?”孙武又说:“可以。”于是阖闾让孙武训练自己后宫的一百八十名美女。

孙武将宫女分为两队,让吴王宠爱的两个侍妾分别担任队长,并让每个宫女都拿着长戟。孙武下令说:“你们知道自己的心口、左右手以及后背吗?”宫女们都说知道。孙武又说:“向前看,就是朝心口所对的方向看;向左转,就是朝左手方向转;向右转,就是朝右手方向转;向后转,就是朝后背方向转。”宫女们回答:“是。”规矩宣布完后,孙武命令摆上斧钺等刑具,然后击鼓命令向右转,宫女们哈哈大笑。孙武说:“规矩不明、号令不清,是将领的过错。”于是又再三宣布了命令和规矩,然后击鼓命令她们向左转,宫女们又大笑起来。孙武说:“规矩号令已经交代清楚,如果还不听令,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于是就要杀两个队长。吴王见孙武要斩他的爱姬,急忙派人传达命令说:“我已经知道您善于用兵了。如果没有这两个侍妾,我吃饭都感觉不到香甜,希望您不要杀她们。”孙武回答说:“我既已受命为将军,那么将领在军队中,国君的命令也可不接受。”于是杀了两个队长示众,重新选了队长。这时又击鼓为号,宫女们进退整齐,动作符合要求,再也没有人敢吭声了。

例句

临放暑假,班主任三令五申,要求同学们假期不许泡网吧。


【词语三令五申】  成语:三令五申汉语词典:三令五申

猜你喜欢

  • 刍狗语

    源见“刍狗”。指无足轻重的言论。明唐顺之《读东坡诗戏作》诗:“扫除李 杜刍狗语,出入鬼神傀儡门。”

  • 击辕歌

    同“饭牛歌”。宋陆游《病起镜中见白发此去七十无十寒暑矣偶得长句》:“覆瓿书成空自苦,击辕歌罢遣谁听?”

  • 寿阳公主面

    源见“梅花妆”。咏梅花。唐罗隐《人日新安道中见梅花》诗:“不上寿阳公主面,怜君开得却无端。”

  • 正冬

    《书.尧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孔传:“日短,冬至之日。昴,白虎之中星,亦以七星并见,以正冬之三节。”后以“正冬”指仲冬,亦指冬至。汉刘向《说苑.敬慎》:“正冬采榆叶。”《北史.隋房陵王勇传》

  • 疵醇

    唐韩愈《读〈荀〉》:“孟氏(孟轲)醇乎醇者也,荀(荀卿)与扬(扬雄)大醇而小疵。”后因以“疵醇”指圣人与大贤。宋周必大《邦衡用旧韵庆予生朝赓续为谢》:“天造驽骀追骥?,无如才德异疵醇。”【词语疵醇】 

  • 饮河鼹鼠

    源见“偃鼠饮河”。喻指需求或所得极有限的人。《剪灯馀话.洞天花烛记》:“饮河鼹鼠愧盈腹,止鲁鶢鶋惭厚享。”秦牧《社稷坛抒情》:“每一个人在人类智慧的长河旁边,都不过像一只饮河的鼹鼠。”偏正 比喻需求无

  • 征藏史

    《庄子.天道》:“由闻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成玄英疏:“〔征藏史〕犹今之秘书官,职典坟籍。”后因以“征藏史”特指老聃。章炳麟《原道上》:“孔父受业于征藏史,韩非传其书

  •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为绝妙好辞”四字的隐语。《世说新语.捷悟》:“魏武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虀( ㄐㄧ jī 积)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

  • 负局先生

    源见“磨镜客”。指仙人。亦借指磨镜者。唐鲍溶《古鉴》诗:“古鉴含灵气象和,蛟龙盘鼻护金波。隐山道士未曾识,负局先生不敢磨。”【词语负局先生】  成语:负局先生汉语大词典:负局先生

  • 刿目鉥心

    刿:( ㄍㄨㄟˋ guì ):刺伤。鉥( ㄕㄨˋ shù ):用针刺。 伤目刺心。 犹言“呕心沥血”。语出唐.韩愈《贞曜先生墓志》:“及其为诗,刿目鉥心。”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序》:“虽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