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丁不识

一丁不识

丁为最简单之字,一丁不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又作“目不识丁”、“未识一丁”。出自唐朝张弘靖之事迹。张弘靖(760-824年),字元理,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人。唐宪宗时曾为宰相,并充幽州、卢龙等军节度使。时值河朔四镇刚刚平定,他入幽州后,不尊重当地风俗,又不能约束部下。从事韦雍、张宗厚等人经常夜饮醉归,前呼后拥,满街烛火照耀。他们还责备诟骂吏卒,称其为反虜,并对他们说:“现今天下安定,你们虽然能挽得两石力弓,但却不如识得一丁字。”以此讥讽他们一字不识。军士们十分愤怒,终于将韦雍、张宗厚等杀死,并将张弘靖囚禁了起来。朝廷后将张弘靖贬为抚州刺史。

【出典】:

旧唐书》卷129《张延赏附子弘靖传》3611-3612页:“弘靖以禄山、思明之乱,始自幽州,欲于事初尽革其俗,乃发禄山墓,毁其棺柩,人尤失望。从事有韦雍、张宗厚数辈,复轻肆嗜酒,常夜饮醉归,烛火满街,前后呵叱,蓟人所不习之事。又雍等诟责吏卒,多以反虏名之,谓军士曰:‘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军中以意气自负,深恨之。”

【例句】:

宋·陆游《书生叹》:“又不见垄头男子手把鉏,丁字不识称农夫。” 宋·杨万里《初秋戏作山居杂兴》:“莫羞空腹无丁字,且免秋阳晒杀人。”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48回:“理刑副千户西门庆,本系市井棍徒,夤缘升职,滥冒武功,菽麦不知,一丁不识。” 清·归庄《读书》:“一朝失身败名节,却似不曾识一丁。” 金庸《笑傲江湖》:“令狐冲道:‘师娘,这明明是一本七弦琴的琴谱,洞萧的萧谱,他王家目不识丁,硬说这是辟邪剑谱,天下居然有这等大笑话。’”


主谓 一个字也不认识。语本《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醒世姻缘传》1回:“那邢生后来做到尚书的人品,你道他眼里那里有你这个~的佳公子?”△用指文盲之人。→目不识丁


【词语一丁不识】  成语:一丁不识汉语词典:一丁不识

猜你喜欢

  • 抽丰

    同“打秋风”。明 马佶人《荷花荡》八出:“小生只因会试进京,路过扬州,此间司理,是我座师,政欲抽丰一回,以作进京资斧之计。”《儒林外史》四四回:“哥这番去,若是多抽丰得几十两银子,回来把父亲母亲葬了。

  • 起予者商

    起:发挥,阐明。予:我。商:卜商,即子夏,孔子弟子。 能够阐发我的意思的就是你卜商啊。 用以赞美对方对自己有启发。语出《论语.八佾》:“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唐.许景先《唐朝

  • 草靡风行

    见“风行草偃”。《陈书·宣帝纪》:“~,冀以变俗。

  • 任公言

    《庄子.山木》:“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太公任往吊之曰:‘子几死乎?’曰:‘然。’‘子恶死乎?’曰:‘然。’任曰:‘予尝言不死之道。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其为鸟也,粉粉翐翐(音fēn、zhì

  • 白鸥猜

    源见“鸥鹭忘机”。受到白鸥的猜忌。喻怀疑其存机心俗念。宋 赵希迈《八声甘州.竹西怀古》词:“锦缆残香在否,枉被白鸥猜。千古扬州梦,一觉庭槐。”

  • 摊书拥百城

    同“摊书傲百城”。清 俞明震《岁暮园居杂感》诗之三:“对局搜残劫,摊书拥百城。”【词语摊书拥百城】  成语:摊书拥百城汉语大词典:摊书拥百城

  • 四十牧豕

    源见“公孙牧豕”。指人前半生贫困。金元好问《古意》诗:“四十有牧豕,五十有负薪。”

  • 越瘦秦肥

    唐韩愈《争臣论》:“视政之得失,若越人之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后因以“越瘦秦肥”比喻与己痛痒无关。元施惠《幽闺记.罔害皤良》:“恰便是骄骢立仗,噤住口不容嘶,将焉用彼过谁欤,那知越瘦与秦

  • 蚊虻走牛羊

    汉代刘向《说苑.说丛:》“蠹蝝剖柱梁,蚊虻走牛羊。”蝝( ㄩㄢˊ yuán 缘):蝗子:意谓蠹虫、蝗子能蛀破硕大的柱子、栋梁、蚊虫、虻虫能驱使牛羊逃跑。比喻小能制大。

  • 芙蓉幕

    源见“莲幕”。指显贵大吏的幕府。唐赵嘏《十无诗.寄桂府杨中丞》:“一从开署芙蓉幕,曾向风前记得无?”【词语芙蓉幕】   汉语大词典:芙蓉幕